中国工程院院士、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首席专家邬贺铨也向记者阐述,“十二五”期间,国家不再指定大型企业主导物联网产业发展,而是将各个细分领域的实际应用项目公开,支持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申请。
国家级物联网基金“中国物联网投资基金”成员王舜来经理认为,这标志着物联网产业已经向民营企业敞开门户。
这位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十二五”物联网产业规划不仅对未来整体架构做出规划,还将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各个具体应用领域按类别细致分类,每个类别都对应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细分类别规划是中国“五年规划”中的少见项目,显示了国家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据其介绍,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是物联网产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因此,《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对这些领域制定针对性的专项规划。
该人士补充道,考虑到具体的行业需求和产业前景,未来五年,国家将优先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环保和精细农牧业这三大领域,并可能进一步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邬贺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仍处在示范应用阶段,产业发展应从部分领域寻求突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然后逐渐推广到更多领域。他认为,交通、环保、农牧业三大领域市场需求大,相关应用市场前景良好,实际发展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这三大领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技术,可产生较好的带动效应,因此将成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
王舜来经理告诉记者,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颁布,物联网产业的投资机会将更加清晰,市场上原有的炒作预期也有望转化为实质性的资金推动。他还强调,作为产业指导方针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预计国家优先发展的智能交通、智能环保、精细农牧业三大领域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专家预估,到“十二五”期末,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等组织联合发布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预测,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元。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成员张宏科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了智能交通子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即通过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监测轨道交通、航运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实时状况,通过数据处理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故障、位置及整体交通拥堵状况进行监测,并针对不同状况给出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