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是具有免疫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电网

   2024-01-10 工业品商城31
核心提示:智能电网的施行异于特高压。自“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发布两年多以来,国网公司并未盲目展开大规模工程,而是先行在上海世博园及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进行两次微型试点。通过发布《白皮书》等途径,并在每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传播知识和信息,逐渐得到业界和决策层的认可,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天举办的“

     智能电网的施行异于特高压。自“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发布两年多以来,国网公司并未盲目展开大规模工程,而是先行在上海世博园及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进行两次微型试点。通过发布《白皮书》等途径,并在每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传播知识和信息,逐渐得到业界和决策层的认可,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天举办的     “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想必将全面传递此共识。如今,智能电网正面临着大规模实施的最佳机遇。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进入21世纪后,全球已步入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清洁化的时代,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以中国为例,在过去5年中,我国风电产量以每年翻番的惊人速度增长,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装备生产国和装机国。自2009年起,我国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领军强国,不仅如此,财政部、科技部及各地政府亦联合推进大规模太阳能应用,预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主导大国。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繁荣。毫无疑问,我国当前是世界上智能电网需求最大的国家。

     他详细介绍,科技部长期以来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支持,包括从能源的产生、传输、应用至管理,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应用、低成本大批量生产至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各个环节。他还分享了“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的6大能源科技重点,其中第四项即加速智能电网技术研发示范,重点发展大规模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高密度多点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容量储能系统、智能配电与用电技术以及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智能输变电技术,力争建设多个智能电网示范区及智能电网示范城市。

     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21世纪能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演讲中,对公众稍感迷惑的智能电网概念进行了两点解释:首先,“坚强”与“智能”共同构成现代电网的两大重要特质。“坚强”表现为电网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具备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智能”体现为电网运行控制高效灵活,自动化程度和自我适应性较高。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次,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力系统,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覆盖各种电压等级。各个环节需紧密衔接、相互协同,以发挥整体优势。

     刘振亚指出,因中国能源资源与消费需求分布严重不均衡,大部分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位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聚焦于东部及中部地区,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距离达1000至3000公里。同时,由于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且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各类能源基地也正在加快建设。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需求,必须大力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具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性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实施远距离、大规模电力传输,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实现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开发与规模外送,此举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中,国网公司相关负责人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智能电网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较现有电网有何实质性提升?”问题,明确答复称,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远远超过现有电网。

      国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解释,曾经有人询问他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何为智能电网,思忖良久后,他给出了“传统电网+信息化,即为智能电网”这个答案,虽然不够全面但却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所能概括的。随后,他特别邀请长期从事电网自动化研究的资深专家、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姚建国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说。

     姚建国介绍,国家电网历经多年建设,在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已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广域相量测量、大电网稳定控制以及SGERP等技术和应用领域,均已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