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需求与智能高压设备发展的滞后性

   2024-01-10 工业品商城48
核心提示:在2010年5月,由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西电集团等10单位成立的合作组织,迎来了国内智能电网试点刚起步的契机,设备制造商还沉浸在智能设备的理论探讨之中。时至今日,智能变电站试点已达10余个,设备制造商生产出众多智能产品。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成果显著,合作组织已然找到了自身发展之路——在智能高压设备的

      在2010年5月,由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西电集团等10单位成立的合作组织,迎来了国内智能电网试点刚起步的契机,设备制造商还沉浸在智能设备的理论探讨之中。时至今日,智能变电站试点已达10余个,设备制造商生产出众多智能产品。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成果显著,合作组织已然找到了自身发展之路——在智能高压设备的各个环节都有其身影。

      在此之前,合作组织召开了四次技术会议,共同探讨智能高压设备的技术方案,重点关注智能组件的优化设计。会议期间,各成员单位研发出智能产品,为首批试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注入活力。而通过这些实践,也为智能高压设备技术架构的优化提供了创新思路。

   “我们的主要成就是确立了智能高压设备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成功研制出具备智能化功能的高压设备。特别是对于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意义非凡。” 刘有为如此评价道。

     技术架构和标准体系决定了智能高压设备的技术方向。刘有为强调,以ABB等跨国企业为例,其产品将“测控”与“监测”分离。这种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监测”仅限于设备的故障预警,对检修人员有利,却不能将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状况及负载能力等信息实时反馈给电网,无法满足智能调度的需求。在过去的一年里,合作组织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若国内企业参照此路线开发设备,便能生产出更适合中国智能电网要求的产品。

      刘有为指出,“让产学研三方协同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此指导企业生产出适应工程应用的产品,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合作组织目前已制定的标准体系内,已有29项标准。他们预计在今年完成其中7项标准的起草工作,同时启动剩余标准的编制工作。

      9月23日,国际知名有载分接开关制造商MR中国公司的来信,表明了其有意参与相关标准制定工作的强烈愿望。这无疑是合作组织影响力扩大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