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部主任周庆浩表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对水泥行业乃至建材行业意义重大。 它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能够将人体内的三大有效组织、八大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使人们能够收集、判断、分析和思考任何事物,从感知到理性分析。
他说:“我经常把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比作高山和流水。如果说设备,包括水泥行业的大型机械设备是一座高山,那么我们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就是流水。” 山因流水而显得挺拔,流水因流水而显得挺拔,山因流水而显得挺拔。”
东方测控董事长包良庆表示,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水泥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对国家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水泥行业面临着如何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挑战。
他认为,水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 水泥厂的建立必须依靠良好的资源,必须有充足的能源支持。 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将决定水泥企业的成本结构。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决定了水泥的质量和成本。 信息化的底层是自动化。 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信息化的投入能否产生更大的产出。
据悉,最早的水泥生产自动化是从电机启停逻辑控制和仪表控制开始的,后来发展到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 现代水泥自动化普遍采用EIC集成解决方案。 所谓EIC一体化,是指E(Electrical)电子控制、I(Instrumentation)仪表控制和C(Computer)计算机一体化。 在此阶段,顺序控制和环路控制在控制器层面被集成。 EIC集成的进一步目标是将其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系统集成,最终实现系统体系中真正的集成,即硬件和系统软件中的集成。
据了解,水泥生产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将石灰石、粘土原料和少量定型原料破碎、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制备成成分适当、质量均匀的原料。称为原材料。 原料准备; 原料在水泥窑中煅烧至部分熔融,得到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的熟料,称为熟料煅烧; 熟料加入适量的石膏和混合材料磨成粉状水泥,并包装或散装出厂称为水泥生产和交货。
水泥生产自动化已成为水泥生产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水泥生产和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将使生产过程稳定在更加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目前水泥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谢克平指出,水泥行业目前呈现出两种现状,一是“退却”;二是水泥行业呈现出两种现状。 另一个是“跟不上”。 也就是说,对原燃料的重视正在“退却”; 先进仪器的应用“跟不上”。 我们不仅要强调自动化对水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还要关注水泥行业发展自动化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 只有把前提条件一一落实,才能开展自动化工作。 否则,就很难前进。 即使实行了,也是枉然,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说:“实现自动化有很多先决条件,比如投资、技术、设备、人才等;我们只强调这两个先决条件,因为它们是基础,也因为它们被更多人忽视了。也就是说,它们 必须要有稳定的原燃料管理系统和先进可靠的信息采集仪器,不为自动化、信息化创造条件,就不可能取得效益,精准化作业和自动化需要相互促进 这两个条件。”
以信息化改造水泥行业,以信息化推动自动化,以自动化实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四大目标,已成为行业共识。 现代水泥生产工艺装备单机能力大、生产连续性强,生产过程要求高速、协调。
在当今的IT时代,生产过程自动化不仅是水泥厂运行和运营的工具,而且将过程信息和整个公司的管理整合到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优良的产品 质量。 公共数据库、局域网、互联网、无线技术等渗透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扁平化,实现跨平台、跨地域的控制。
水泥工业大多采用新型水泥干法工艺,该工艺是一个高度连续的工艺过程,并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顺序、连锁控制。 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兴起,推动了机器视觉及其系统的快速发展; 与视觉系统相连的是运动控制系统,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于拥有数百个驱动器的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 提高生产效率,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极为有利。 工业以太网的突破性发展,使工业控制的三层网络能够更加无缝地连接和连接到IT世界。
随着节能降耗的需求,变频器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风机、水泵扩展到输送、给料机械等,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其功能也进一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改进和多样化。 一方面,它是全数字化、全功能、自适应和整定技术,可以补偿负载变化,特别是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和集成PLC的分布式高端变频器。 另一方面是简单或专用变频器以及机电一体化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