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进口替代,“十二五”期间,中央重点实施重大装备国产化战略 制造业。 从地方规划和各行业“十二五”产业规划来看,“本土化”已被提上政府工作议程,成为各行业的重要使命之一。
据悉,目前我国国产设备市场满意率不足60%,其中只有约1/3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例更低,基本上只能依赖进口。 这就导致了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进口机械产品。 对于一些进口产品,我国已经具备研发能力。 但由于国内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国内用户不敢冒险,担心技术不成熟而无法使用。 敢于购买,宁愿高价进口国外成熟产品。 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为改变这一状况,《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立足基本国情,针对部分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少的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了政策和监管体系。 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 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财税政策、体制机制等突出问题,提出发展战略、方针政策。
《机械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将以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为突破口,推动石油石化工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进口过多现象有所改善。 国产高端检测仪器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国内市场满意率大幅提升。 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瓶颈得到缓解。 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风电设备关键轴承等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基础工艺技术水平显着提升,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取得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核电装备等装备所需的高端大型铸锻件初步实现国产化。
自动化是装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新兴工业装备。 新兴产业装备,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设备(核电、风电等高效清洁发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端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智能印刷设备、船舶 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大型智能工程建设机械、节能环保装备等。
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高端自动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竞争力不强。 它们在产品质量、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准确性等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产品存在差距。
但不难看出,中央的国产化战略不仅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也是国产自动化技术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真正灵魂的长期战略目标。 国家装备制造业。 一次行业推广。
据媒体报道,国家已研究制定《装备制造业促进法》,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重大技术装备协调机制,协调制定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 组织协调重大技术装备联合公关、协调实施 依托项目,组织督促国产化计划实施。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检测和信息指导,引导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