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竞争激烈,民企难分一杯羹

   2023-09-07 工业品商城209
核心提示:近日,集团在内蒙古投资的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奠基。 据悉,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项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件组装项目。 项目总投资3亿元,组装风力发电机组及配件400台。 该项目计划2011年底投产,达产后,年可增加工业产值32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全国有部分风电资源的地方基

   近日,集团在内蒙古投资的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奠基。 据悉,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项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件组装项目。 项目总投资3亿元,组装风力发电机组及配件400台。 该项目计划2011年底投产,达产后,年可增加工业产值32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全国有部分风电资源的地方基本已经被瓜分。 其中大部分已被国有电力公司拿走。 也有一些私营企业,但比例很小。 由于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场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国有电力企业凭借良好的政府背景拥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但由于自身资金和技术的缺乏,民营企业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少民营企业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据10月13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  2010年,全球每新增3台风电机组就有1台风力发电机,其中中国就有1台。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在年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基础上,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0-1亿千瓦,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0-1亿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也将达到1.5亿千瓦。 行业权威人士预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远远超过目前初步规划的1.5亿千瓦,达到2亿至3亿千瓦。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风电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但未来大量民营风电设备企业将被挤出该领域。  2008年以来,风电机组千瓦时竞价基本每年下降1000元,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4%。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三家没有市场、没有技术、没有资本优势的企业,对于没有风机的企业来说,被整合的命运将是必然的。 同时,根据国际行业规则,一台风机的成本回收最快需要4至7年。 在中国,估计需要10年以上。 因此,很多企业在成本收回之前就会不复存在。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两三年内,国内80多家风电设备企业中,最多只有15家能够生存下来,其中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淘汰。 目前,无论是车型还是价格的竞争都已经变得激烈。 尤其是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更是呈现出疯狂的趋势。 本来利润就已经很薄了,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无利可图了,只能尽量少亏钱才能生存。

  目前,国内五大国有电力集团基本都投入了风电领域,以前没有涉足的国企现在也开始涉足。 如此一来,民营风电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今年3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起草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 征求意见稿显示,《准入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上、年产量以上所需的生产条件和一切配套生产设施。  100万千瓦; 改扩建累计装机容量不低于50万千瓦; 新建风机制造企业应具有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从业经验。

  目前,我国完整的风机制造企业有80多家。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表示,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比较高。 从目前我国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满足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商不超过10家。

  据了解,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是目前风电设备生产的三大龙头企业。 这三家公司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底,华锐风电新增装机349.5万千瓦,金风科技新增装机272.2万千瓦,东汽新增装机203.5万千瓦。 三个公司合计825.2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市场的59.7%。 其他厂家最大新增装机容量均不足80万千瓦。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