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对于江阴这座滨江城市来说,天然的深水港和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以及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使其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业,繁荣香港。 江阴充分依托天然港口优势和岸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 以江阴港为中心、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庞大物流网络已形成,江阴港正在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物流网络。 走道。 目前,江阴沿江已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8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开放泊位31个,总吞吐能力近4400万吨,石化仓储能力150万立方米。 江阴港航线南至海口,北至丹东、大连,长江上游可上溯至重庆、泸州; 外贸近洋航线包括“江阴-釜山-门司-博多”航线和“江阴-基隆-台中”航线; 外贸境内外高桥至洋山港的支线密度已基本达到每日一班。 目前,江阴港航线覆盖远洋航线、沿海内贸航线、长江支线和内河支线,航班密度为每周70班。
2009年,成功开通对台直航,江阴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关闭并投入运营。 江阴港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同年12月,江阴港提前一年实现“亿吨级港口”目标,成为全国第五个亿吨级内陆港口。 内河口岸辐射能水平显着提高。 今年,江阴港将继续推进与上洋山港的全面对接,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前20强航运公司并开展合作,确保完成100万标箱。
繁忙的黄田港码头上,集装箱一个个被吊装、运输、堆放……忙碌而不混乱,井然有序。 从今年开始,江阴港物流就“驶”上了物联网的快车道。 江阴软件园与南京大学江阴信息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了“智慧港口”系统,利用射频电子标签,实现集装箱装卸、集装箱拖车、堆场堆垛等流程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 管理。 港口生产管理作业系统应用以来,黄田港码头港口作业效率提升30%,作业成本降低15%,港口吞吐量提升20%。
建设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物流模式上,显然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如何实现江阴港口物流跨越式发展,推动港口经营管理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如何着力建立与化工、钢铁、食品、造船、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紧密结合的物流链? 已成为摆在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推动新型传感技术与现代物流业“嫁接”,江阴软件园与南大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港口物流与港口物联网”平台,通过传感设备、接入模块、组网节点等方式,整合港口要素。 例如,机械设备、人员、货物、设施等互联,形成传感器网络,通过网关与港口内原有局域网相连,形成港口物联网。 港口利用物联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港口管理和工作效率。 今年9月,该平台荣获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重大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港口物流及港口物联网技术平台。
废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今年10月,长江拆船厂首次接到国内钢铁行业巨头本钢的“订单”,采购7万吨废钢。 为长江拆船厂引来大客户的“红娘”是全国首个废钢电子交易市场,今年4月28日在我市正式上线。 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华东总部推出的废钢电子交易平台,为废钢交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电子通道”。
在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的带动下,下港街道现代物流高端电商交易体系逐步形成。 江阴长江物流园区逐步建立了货物通过网站进出的电子通道; 中金电子交易市场也在加快建设。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废钢电子交易市场。
今年9月28日,韩国东国钢铁集团公司总投资近1亿美元设立的联合物流(江阴)有限公司在苏南码头港区奠基第一桩。 项目包括两个4万吨级泊位。 建成后将为长三角企业提供更高标准、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现代物流服务。 预计年吞吐量将达到600万吨。 年销售额50亿元。 联合物流项目的建设,为打造“区港联动”新格局、构建增值物流新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只有大计划,才能实现大跨越。 实现现代物流业产值2000亿元的目标,未来爆发性增长点在哪里? 下港街道加快实施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海陆空”三大物流规划,通过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推动现代物流业加速集聚发展 ,培育大市场,推动规模化转型。
下一步,下港街道将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确保年内建成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用品牌提升内涵、集聚要素、 并促进发展。 加快建设长江拆船、中金再生、长江钢管、长虹国际物流、长虹煤贸、豫联再生资源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物流市场; 加快五号码头、木材港和木材市场等重点项目开发。 同时,招商重点关注跨国公司旗舰项目和央企龙头项目,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 我们将在今年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北京等地招商引资的基础上,深入洽谈,深化项目对接和实施。
“如果在下港开4S店,能卖车吗?” 一年前,当得知公司要搬迁下港国际汽车城时,在东风日产南华店做了五年汽车销售员的袁艳芳心碎了。 打个大大的问号。 如今,平均每月销售110多辆的良好业绩,已经让袁艳芳原本的“?” 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