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全球的物联网无疑都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飞跃

   2023-09-06 工业品商城344
核心提示:温主任分析指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不强; 二是研发生产薄弱,集中在低端; 二是缺乏软件、硬件、网络平台、应用等高端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企业能力薄弱,云计算及综合服务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 四是标准体系仍需突破性进展,国际社会面临频谱等关键资源和核心

   温主任分析指出,我国物联网产业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不强; 二是研发生产薄弱,集中在低端; 二是缺乏软件、硬件、网络平台、应用等高端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企业能力薄弱,云计算及综合服务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 四是标准体系仍需突破性进展,国际社会面临频谱等关键资源和核心的竞争; 第五,面临长期巨大的安全和隐私挑战; 六是面临行业壁垒和资源共享的困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云杰指出,物联网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挑战。 相比之下,欧美的发展形势相对较好,而亚太等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才刚刚起步。 特别是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诸多困难:技术和产业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相对分散,各标准组织之间缺乏统一协调。 当务之急是协调和统一这些标准组织。  “我们要正视物联网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扎实做好工作。” 刘院士特别强调。

  刘院士表示:“虽然中国目前发展很快,但传感器网络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应该尽快在国内形成统一标准,然后推向国际标准,让国际标准跟随中国标准。”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提升到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中国才能在物联网时代拥有话语权。 物联网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还依靠传感技术、射频技术、识别技术建立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网络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产业的又一新浪潮,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及早部署。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物联网元年,那么2010年将是最关键的一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专项的设立,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之后蓬勃发展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浪潮。 为21世纪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副秘书长夏万里认为,物联网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中国要实现科技创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就必须加快把物联网提上发展议程。

  温司长表示,未来工信部将重点从加强市场引导作用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领先应用; 二是推动高端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

  物联网产业在公共业务领域以及安全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领域防入侵、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 100亿。 温主任强调,我国物联网产业拥有万亿级市场潜力,但实现起来还需要很长时间。 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可达到5000亿元规模,要到“十三五”后期才能实现5000亿元规模。 一万亿人民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