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违规操作所占比例最大。深层次原因之一是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低。本质安全是指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通过安全措施是安全的。” 设计等手段,即使误操作或设备故障也不会发生事故。”
7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 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领导、参与的重点任务。苗圩要求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紧密结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安全生产指导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一、严格行业准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工业领域,针对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多发的石化、冶金、有色、民爆等高风险行业,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行业重组力度,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并淘汰落后产能。 同时,各地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要求作为必要条件纳入行业准入管理,针对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多发的企业,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制定实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和工业安全生产实际。
2.加快工业领域安全标准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制定或修订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条件、产品使用安全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专项标准工作 针对相关行业,或补充或更新相关行业标准中的安全生产技能要求。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组织开展本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宣贯、实施和监督工作,根据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
3、做好产业规划。 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安全生产重点,着眼整个工业领域,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工业园区,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将工业安全生产作为必要内容纳入产业发展规划 并纳入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地方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高风险行业比例较高的省份,制定“十二五”期间工业安全专项规划。
4.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力度。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安全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资金引导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安全条件建设问题。 优先实施技术先进、能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改搬迁项目; 对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技术,要安排技术改造示范工程进行推广。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安全生产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实现危险作业场所人机隔离、远程控制操作、监控报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工程。 灾害监测预警。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设立安全技术改造专项工程。
5、发展安防产业,推动安防技术进步。 从“3.28”事故救援情况看,我国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严重滞后,安全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安全产业是指为安全生产提供装备、技术和服务的安全检测、安全防护、个体防护、灾害监测、特种设施、应急救生、救援等生产服务活动。 发达国家该行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下一步,工信部将把安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统一规划,加强培育。
6、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除具有岗位资格证书的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外,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 尤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的指导。
7、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联动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依法参与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积极参与和重点关注工业领域典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同时 及时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加强与安监部门的沟通。 和协调。
8.完善工业安全生产指导和管理体系。 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重点明确各行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参与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
九、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工业安全生产指导和管理方面,苗圩希望行业协会针对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热点、难点提出建议,对有利于的因素给予支持和鼓励 有利于行业安全发展,对阻碍行业发展的行为给予支持和鼓励。 影响行业安全发展的因素必须整改和清理。 同时,行业协会应积极参与行业规划、行业政策的制定和宣传。 此外,行业协会要开展行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织行业内企业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帮助企业分析事故原因,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司长吴凤来主持。 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履行工业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和管理的立场和工作思路,指导部属高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石化、建材、有色金属、机械等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副会长等共120人参加会议。 所属院校安全生产。 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