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揽子计划推动下,我国机床工具工业逆势增长,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制造国。 全年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
然而,大”并不意味着“强”。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面临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开发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等诸多挑战。 可靠性和准确性较差。
“十一五”期间,数控机床行业明确了发展目标和突破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 改变我国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
为尽快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被列入“ 2008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6个重大专项之一,肩负着重点研制开发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的使命 、发电设备等,满足国内各大行业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呼吁大力支持自主研发新产品,鼓励机床工具行业率先采用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高端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是一项来之不易的科技重大项目,是提高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机遇。”
事实上,数控机床项目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科研项目,更是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
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在重大专项实施中,机制探索非常重要。 要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机制创新的重要抓手,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探索建立机制 按照产业化目标分担成果和风险,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确保专项资金落实。
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09年正式启动的数控机床项目将持续到2020年,预计中央、地方和企业总投资 将达到数百亿元。
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我国已跨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数控机床生产国行列,这标志着国产数控机床已进入世界高速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数控机床生产国行列。 快速发展时期。
今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展出国产数控机床和大型测量仪器800余台(套),自主创新产品占比超过60%。
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精密电加工成型机床、带自动穿丝装置的精密数控单向送丝机床、数控缠丝机等一系列国产数控机床自主创新成果 、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等可供选择。 产品尺寸范围从小型、中型、大型到重型和超重型。
“数控系统”相当于数控机床的“大脑”。 “十一五”期间,武汉华中数控公司攻克了多项高端数控系统关键技术。 公司研发的五轴联动高端数控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封锁。 这些新技术将接受市场和权威机构最严格的考验。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伯林认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专项规划,十年后,我国将形成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约80%是国产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 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高端数控机床自给自足不再是梦想。 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