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风电机组国产化的速度?

   2023-07-07 工业品商城25
核心提示:据统计,2004年我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仅占25%,进口产品占75%; 2005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进口设备占70%以上; 设备市场60%的需求仍靠进口产品满足。“我国风电场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现在全球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巨头的订单已排到两年,而主要订购者都是中国企业。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 严

据统计,2004年我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仅占25%,进口产品占75%;  2005年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进口设备占70%以上; 设备市场60%的需求仍靠进口产品满足。

“我国风电场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现在全球主要风电机组制造巨头的订单已排到两年,而主要订购者都是中国企业。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 严重制约了我国风电场的安装进度和发电质量。” 沉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不少国外企业拥有十几年的风电研发经验,世界一流的风电机组制造商通过并购不断壮大,占据了风电行业的主导地位。 但在我国,风电产业才刚刚兴起,涉足风电机组产业的企业大多是小公司,且多为民营企业,中国企业想要占领风电产业非常困难 在风电领占有一定份额,英雄辈出。

事实上,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但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科研走向市场。 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资金不足,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匮乏,我国风电机组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 目前,我国750千瓦及以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仅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 此外,我国风电机组的检测认证体系尚未建立。 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增加了整机开发难度。 尤其是变桨距、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国内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企业高价从国外购买现有1.0MW至1.5MW机组的制造技术,在国内生产机械零部件,在国外采购控制系统和高精度零部件,最后在国内组装。  ,准备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就导致了我国风机制造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弱。

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视。 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风电市场发展加快。

2005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有利于风电发展的基本原则,随后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产业化扶持政策:提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 应达到70%以上,设备不符合要求。 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得建设,进口设备海关须按规定纳税; 落实重点扶持、产需融合等政策,获得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制造和研发技术,通过大规模风电国产化建设带动设备。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也为风电设备国产化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石鹏飞告诉记者,我国10米高度风能蕴藏量为陆地风能蕴藏量2.97亿千瓦,海上风能蕴藏量约7.5亿千瓦,合计约10亿千瓦。 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 尽管比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了105%,但仅占可开发风能总量的不到3%。 因此,风电设备市场潜力巨大。

风力发电机组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设备,其投资约占风电场总投资的60%~80%。 因此,风电机组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成为体现一个国家风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由沉阳工业大学负责产业化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是国家“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装备, 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优势和价格优势。  “国产风机一般比进口风机便宜20%到30%,并节省5%到10%的国际运费,而且零部件价格也较低,可以大大降低买家的成本。” 沉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光德如此表示。 他表示,随着国产风机的推出,我国风电开发总投资将在目前基础上下降20%左右; 此外,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快捷的售后服务,只有国内设备制造商才能为风电场用户提供。

如何加快风电机组国产化进程? 北京吉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长恩认为,首先要营造健康稳定的风电市场,明确合理的电价水平和电网建设等相关配套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 以及外国投资者参与中国风电开发。 规模发展; 其次,实现零部件供应链的专业化分工,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供应能力,而不是急于延伸上下游产业。 三是整合资源,形成风电设备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风电机组国产化最重要的是充分掌握风电设备的设计和组装能力,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整合目前国内的技术研发力量和资金,与运营结合起来。 风电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引进技术进行二次研发,开发国内适用的产品。具有气候和风资源特点的机组。” 周长恩说道。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