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企业在生产现场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了自动控制和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生产现场的自动化。 但自动化并不是万能的。 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企业在生产现场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了自动控制和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生产现场的自动化。 笔者了解到,在一些基层单位,一些员工认为有了这些自动化监控设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而在工作中放松了安全警惕性,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然而,自动化并不是万能的。 监控摄像头的监控面有一定的范围,一些监控不到的地方、空间、设备随时可能出现问题; 自动化生产数据传输系统和控制系统也可能产生错误。 不久前,某油田某油站油罐进水阀自动显示系统出现故障。 桌面显示器上显示的阀门是打开的,但实际上是关闭的。 得益于驻站值班人员的定期人工检查,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错误,及时修复了阀门的传动系统,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如果员工过分依赖自动化监控,将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生产自动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水平,而且对保障企业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企业的安全运行并不能仅靠自动化监控设施来实现。 它只能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 保障企业长治久安,既要夯实安全基础,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要注意安全”的良好氛围,在依靠自动化的同时,加大人工巡检力度,做到自动化监控和人工 监控形成立体监控的有机保障体系。 特别是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时期,岗位人员要坚守岗位,加强检查,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在岗位上睡觉、酒后上班,不得做与岗位无关的事情 工作。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安全应急防范水平,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自动化设备精细维护,对部分自动化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安全运行效率。
总之,安全生产不能完全依赖于生产设施的自动化。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 岗位员工尽职尽责,生产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