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霍金”,世界上仅有的4台人工智能机器全部由雨果。人工智能机器不是电脑。雨果的工作是利用“遗传算法”来设计神经网络,也就是“生产大脑”。他的“CBM”造脑机可以在几秒钟内进化成一个神经网络,可以处理近1亿个人工神经元。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1万台个人电脑。2000年,人工大脑可以控制“小猫机器人”的数百种行为能力。
人造大脑的研究现在发展很快。在上个世纪,制造人工大脑需要几十万美元,而现在做这项工作只需要两千美元。雨果说,他很感激“摩尔定律”,因为它降低了研究成本,让他能够“廉价地制造大脑”。
雨果认为“人工大脑”迟早会超过人类。人脑的转换能力为10的16次方/秒,而人工智能机器的运算速度高达10的40次方/秒,也就是人类大脑水平的10的24次方。“那时,他们对待人类的方式可能就像一巴掌拍死一只蚊子那么简单。。雨果预言,人工大脑不会马上控制人类,在此之前会有一段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时期。这一时期,它正在接近但没有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因此“聊天机器人”、“家政机器人”和“伴侣机器人”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但这样的美景不会长久,人工大脑的持续发展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在大灾难来临之前,所有人类将分为三个派别:Cosmists(主张发展人工智能的人)、Earthists(反对发展人工智能的人)和人工智能控制论者(把自己变成机器人的人)也许这三类人会在人工大脑取代人类之前,在人类内部展开一场斗争。
“这不是天方夜谭,一切成为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你的孙子也会经历这样的事。雨果说,早在2000年,他就打响了“人工智能战争史上的第一枪”,用一把玩具手枪将一个人工智能芯片打入控制论学者凯文·沃里克博士的体内。多亏了这个芯片沃里克博士不用张嘴就能和他的妻子交流。
“我内心深处是个宇宙学家,因为科学家不能这样做是很痛苦的。但是我很矛盾,因为我不希望我所做的事情最后会毁了人类。“在雨果眼中,人工大脑研究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可以让人工胚胎、飞秒开关、一元系统等科学理想成为现。。但雨果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态度:“我们是在创造上帝还是我们潜在的终结者?”。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也许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人工大脑最终会放弃地球,走向更广阔的宇宙,让人类继续在这里自由地生活。
【探索新知识】世界顶级科学家雨果·德·加里斯被誉为“人工大脑之父”。Hugo教授开创了世界上“进化硬件”的研究领域,是“进化硬件和进化工程”(这些都是人工大脑领域的初创技术)的创始人,也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霍金。
他也是200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物种优势会议的主要发言人。他曾经是美国犹他州、布鲁塞尔、日本东京等地重点验室人工智能的带头人。他负责完成了世界上四个“人造大脑”中的两个,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比利时。其日本的人工大脑相当于家猫的智力。2000年,雨果从布鲁塞尔政府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回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制造具有数百种行为能力的人工大脑和控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