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网领域走在国家电网前列的华东电网公司,从2007年开始前瞻性地研究智能电网。昨天,早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帅峻青。帅首次对媒体系统地谈了对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发展的四条主线、上海智能电网发展的看法和意见。
东方早报:能给我们一个展望吗?中国智能电网最终普及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蓝图?这个大工程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革命,节能减排?
帅峻青:总的来说,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电网能够提供高可靠性、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输送和利用。目前,世界能源生产和使用占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5%。根据气候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和麦肯锡公司完成的全球报告研究,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减少电力行业15%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是针对电动汽车等节能减排产品大规模应用的优质服务。届时,人们的电动汽车可以轻松获得充电、计费等优质服务。
第三,支持新能源利用方式。比如支持零能耗建筑、零能耗住宅、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双向互动。
最后,电网与互联网经济的互动特征相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改善。信息化家电的快速发展,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有插座的地方就有互联网),更智能的用电模式(如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与大规模风电的灵活配合等。)
东方早报:美国和欧洲已经在实质性发展智能电网。然而,国内外对“智能电网”的定义甚至思维都不一样。5月21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开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它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帅峻青: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为以UHV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通过电力流、业务流、信息流的融合,实现多样化电源和不同特性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便捷使用,极大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极大提升电网服务能力,促进电力工业和其他行业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涉及电网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用电各个环节。
东方早报:根据2009年UHV传输技术国际会议透露的信息,在“以UHV为核心”和“以清洁、高效、分布式为核心”之争中,前者占据优势。应该如何理解这场争议?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利弊问题吗?
智能电网在全球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全球通用的精确定义。其内涵会随着探索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充实。然而,发展智能电网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区电力行业的共识。
由于世界各地条件不同,起点不同,愿景不同,需要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确定发展重点。例如,为了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大停电事件的重演,也为了满足反恐的需要,美国提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重点推动信息化带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欧洲关注气候变化。为了满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加友好、灵活的即插即用的电源接入方式,并与用户互动,提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重点支持新能源和新产品的接入。
各国对未来的智能电网也有不同的愿景。美国的智能电网概念旨在建立一个集先进的通信、计算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的安全自愈电网,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欧洲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定义主要集中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大规模利用。当然,最近我们看到奥巴马政府提出新能源战略后,美国也把智能电网的清洁放在了首位。
主要原因是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和需求分布极不平衡,特别是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在西部地区。因此,发展UHV输电技术,实现能源的远距离输送,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每年都在高速增长。既要满足这种增长,又要保证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网具有快速发展和不断升级的特点,具有发展和创新的双重任务。
在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独特挑战是确保超大规模、超高电压等级和超大输电容量的输电网络的“清洁、安全、自愈、经济和互动”运行。
至于新能源是集中使用还是分散使用,我觉得是因地制宜的选择,两者都不可偏废。西部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如大型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必须捆绑输送,东部开发的新能源可以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