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研究拟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讨论稿。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按程序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后,待条件成熟时再出台。”6月1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淇在国务院新闻办就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新能源发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刘淇介绍,此次编制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一方面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改造形成的新能源,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新燃料、智能电网等。
刘淇透露,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基本框架有五个方面:一是我国新能源的现状和形势;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规划目标;第四,工作任务和重要项目;第五,政策保障措施。
在刘淇看来,当前背景下出台新能源产业规划的意义在于:一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加就业;二是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保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中国能源国际竞争力。
在谈到如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时,刘淇表示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发展新能源是一个方向。现在各国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把新能源的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我们新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这个作为一个追求,一个方向,一个奋斗的目标。中国能源发展必须把新能源发展作为战略思路,未雨绸缪;第二,一个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推动、市场推动,还有科技的推动。只有实现科技的进步和撬动,这个行业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规模和产业化;第三个方面,我们在规划期间与科技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所以当规划最终出台时,大家会发现科技在规划中的分量。”
除了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金融危机对中国能源产业的影响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内容。“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能源生产大国还是能源消费大国,都把新能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说。
在谈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能源行业的影响时,他表示,主要表现在能源需求下降,对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自去年9月以来,电力需求出现了负增长。以今年1-4月底为例,火力发电小时数也比去年减少了238小时。今年1-5月,用电需求比去年同期下降4%左右。”张对说道。
能源需求下降,部分能源企业效益下滑,给能源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也蕴含着巨大机遇。张说,去年3月,经全国人大批准,国家成立了国家能源局。今年能源领域的任务,除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外,还要着力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大能源项目在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大型核电、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煤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和城乡电网改造建设。
他强调,能源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当前,能源供需形势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进一步淘汰小火电厂、小煤矿、小炼油厂等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
他说,要加强能源行业管理、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和国际能源合作。此外,还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第二,优化传统能源的使用;第三,培育和发展大型能源企业集团;第四,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和创新。
根据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同时在建18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国家核电的快速发展,这一计划可能会进一步调整。
孙勤指出,根据原定目标,2020年核电将占总装机容量的4%。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8亿千瓦。预计2020年,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4亿至15亿千瓦。照此计算,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应该远高于4%的目标。“我们认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左右,应该比较合适。”孙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