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床行业的产业链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相比较而言,钢铁、电子等上游行业的供应商更有谈判优势;行业以亚、欧、美为主。日本和德国仍然是行业的领导者,中国正在加速崛起。下游行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机床行业与下游行业关联性强。
中国的机床工业有巨大的生产和科研能力,但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是最大的两家公司,营收超过100亿元,而处于第二集团的齐尔机床和秦川机床刚刚超过20亿元,其余企业都在15亿元以下,市场集中度不高。
中国机床行业连续7年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三大生产国,平均增速29%。但数控率和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产品结构也很合理,行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问题和弊端进一步凸显。
受下游行业需求增速下滑影响,中国机床行业整体增速也将明显放缓。预计2009年机床行业增速在10%左右,很可能是个位数。其中普通机床增速可能为负,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端数控机床增速可能在10%以上。
目前,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还很低,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部分关键领域已有所突破,未来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整体技术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替代进口将成为未来中国机床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嵌入式领域的所有人似乎都绷紧了神经,在英特尔宣布收购风河的那一刻。
嫁入豪门,风河的未来在大家眼里无疑是扑朔迷离的,虽然英特尔心里早已打好了算盘。但事实上,人们似乎更关心英特尔的未来。诚然,当英特尔高调宣布进攻嵌入式领域的时候,最初的玩家都在密切关注它的动作,但短期内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竞争对手。
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与其讨论风河的未来,我们更关心自己的未来。芯片想要的是,英特尔还想干什么?软件要的是机会有没有来。
风河还会继续吗?根据英特尔官方发布的消息,风河将维持现有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当然,在现有的合同期内,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我们完全相信英特尔会让丰和一丝不苟、不打折扣地执行那些合同。但是之后呢?
不久前,当红着眼睛出现,公众感叹他的不幸时,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贾嫁入豪门后仍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对于风河来说,改变当然是必须的。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算风河想跟上那些客户?那些顾客会怎么想。本来就是自由身的风河,任何人追捧都无可厚非。相反,风河喜欢谁并不重要。但是现在丰和娶了一个商人的老婆。TI和飞思卡尔这两家半导体厂商,哪个不是英特尔想要称霸嵌入式领域的绊脚石?在和风河合作之前,会不会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支持竞争对手,会不会泄露一些机密信息?
ARM中国区总裁谭俊表示:“芯片公司的优势在于,在嵌入式领域,总有一个选择,最多只有一个选择。”。的确,在嵌入式领域不同于PC的微软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丰和虽然是重要的供应商,但是供应商还是很多的。
在嵌入式领域,ARM卖处理器IP的独特定位赢得了众多芯片厂商的合作。无论是TI、瑞萨、意法半导体还是飞思卡尔,这些顶级芯片厂商的产品线中都会有基于ARM核的产品。就连英特尔几年前也是ARM阵营的一员。
现在,ARM架构已经成为英特尔X86架构想要在嵌入式领域大显身手时难以逾越却又必须逾越的大山。更重要的是,ARM的很多合作伙伴都在用风河的产品。
“在未来的应用中,如果出现空缺,那么其他操作系统公司自然会填补。”谭俊表示,他并不担心英特尔的举动会损害ARM的未来。
突然,英特尔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其收购风河完全可以解读为:一个人将同时担任芯片制造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谭俊在接受EEWORLD采访时指出:一个纯粹的芯片公司,你可以与任何操作系统公司合作,无论是微软、Symbian、Linux、风河。但当你收购一家操作系统公司时,你会对其他操作系统公司不忠,除非你有收购全球操作系统公司的野心。
在谭俊的手机里,有这样一条短信:以前是Wintel,现在是TelWin,也许是ArmWin。也就是从之前的Windows+Intel到Intel+Wind River,可能还有ARM+Windows。笑,商场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最近微软也在嵌入式领域发力。显然,它对于老朋友英特尔来说,已经不像在PC领域那么重要了。失去了与英特尔紧密合作关系的微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转向英特尔称霸嵌入式领域的最大障碍ARM。更何况ARM在嵌入式领域的影响力是不是和Intel不相上下?
也许许多人会对英特尔收购风河公司感到震惊,但谭俊认为英特尔走到这一步是很自然的。从制造、CPU、平台、IP来看,英特尔涉足软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即便如此,英特尔此举还是有些别出心裁。在嵌入式领域,TI、高通、飞思卡尔、Atmel等供应商的年出货量都远高于Intel,但是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虽然大家都认为操作系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