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晶圆显微镜检查系统通过机械手将晶圆从片盒中取出放在真空吸附托盘上,通过鼠标或操作键改变晶圆的方向进行初步检查。该平台可以进行精确检测,可以观察到晶圆的微观颗粒、划痕、污染等。该机械手采用直线真空吸附结构,灵活可靠,显微镜平台可提供40-1000倍的观察效果。还可以提供多种灵活的晶圆检测模式,包括以下检测内容:晶圆ID、晶圆缺口方向、晶圆旋转角度和速度、晶圆微观点阵等。,并能实现连续监控& # 65377;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机械设计、软件设计、电路设计和气路设计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在软件部分,实现了模块化和标准化的应用。当设备因停电或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时,调试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在第三代软件版本中,改进了人机界面,使操作者在友好的界面中方便操作和交互,也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子电路设计方面,主要是控制电机和传感器反馈给电路板的信号,使信息得到接受和反馈,形成一个闭环。为了避免碰撞和危险动作,传感器安装在机械手的危险位置。
汽车和工业电子市场的崩溃,导致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电子行业整体下滑16%;半导体领域需求不振也给2008年的德国工业带来沉重打击。ZVEI预计,2009年的经济衰退仍将对电子元器件相关领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从各领域来看,2008年德国电子元件行业表现最好的是电气元件,下滑幅度为13%。在其他产品领域,如薄膜电路,下降更为严重,2008年达到23%。
展望未来,ZEVI预测占德国电子市场60%的半导体行业将表现平平,衰退幅度在16%左右,达到78亿欧元的规模;该领域的不景气主要体现在汽车电子和工业电子两大市场的低迷。德国汽车和工业电子市场预计分别下降18.3%和11.8%。
至于占德国半导体市场30%的IT公司的需求,可能会下降16%;ZEVI还预测,继2008年44%的衰退之后,电信行业将继续面临16%的规模收缩。但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行业状况不佳,预计销售额将下降20%。
在全球范围内,ZEVI预计整体电子元件市场将下降16%,达到3330亿美元的规模;直到2010年,这个行业才会感觉到轻微的复苏。届时市场将主要由光电领域的需求拉动,也可能来自汽车电子需求的回暖。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有色金属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所有行业中开展较早的。事实上,工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国际竞争的需要,可以说与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开放依存度高密切相关。“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改造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两化融合成效显著。”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与自动化学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郑忠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评价了有色金属行业的信息化现状。
郑忠祥告诉记者,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大幅提高,各大生产加工企业普遍采用CAD/CAM进行产品设计加工。主设计院扔掉绘图板,在网络的基础上使用CAD系统进行工程设计。如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洛阳有色加工设计院、沈阳铝镁设计院、贵阳铝镁设计院、南昌有色金属设计院等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先进的CAD/MIS(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系统,建立了PDM(产品数据、工程图纸和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大加快了工程设计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这些技术已经从单元控制、单个设备控制发展到整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控制。PLC(电力线通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中。各大、中型企业生产的实时数据和信息通过现场总线与企业主干网相连,生产情况可直接传递给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大大提高了生产监控和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了过程控制方法和技术水平,从人工控制、机械控制和PID(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发展到多回路控制、模糊控制、数模控制和优化控制。
三是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通信建设进一步普及和完善。大中型有色企业都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传统的MIS系统已经转变为现代企业的MIS系统。例如,韶关冶炼厂建立了CIPS(智能生产)系统,青海铝厂开发了“管控一体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果铝业公司实施了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项目,铜陵公司“三网合一”综合信息网建成运行,给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也代表了当前网络建设的方向。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看,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中国铝业、西南铝业、铜陵有色、金川集团、云锡、白银有色、自贡硬质合金、奥美铝业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多次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郑忠祥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有色金属工业关键技术上,西南铝业和中铝南山集团建设了世界一流的铝及铝合金现代化热连轧生产线,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和再创新,生产出了高精度的铝板带材。山东祥光铜业公司“双闪”炼铜技术成功投产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在有色金属工业节能降耗领域,2008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至14323千瓦时/吨,比2007年下降118千瓦时/吨,节约电能16亿千瓦时;铜冶炼综合能耗降至380.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8.5%;铅冶炼综合能耗降至472.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5.6%;锌冶炼综合能耗降至973.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17.2%。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无疑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有色金属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产业重组和并购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这也给企业的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中铝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温欣荣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市场在不断变化,技术在不断变化,企业内部的商业模式,包括管理方式和理念都在变化。如何面对信息化的这些变化,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此,温欣荣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关注麦当劳、肯德基快餐连锁店的人会发现,这些企业虽然扩张速度很快,但还是能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中铝一直在探索如何找到适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让企业的发展保持相对稳定,不让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一两年后失效。他认为,无论是管理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重视标准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尽可能把可变的部分做少,让分支机构在统一的建设框架下快速工作,积极应对公司的扩张。
在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是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化孤岛”。比如有的企业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但是系统运行不好,达不到企业资源优化的目标。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肖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个行业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先进部门和行业相比差距较大。通用信息设备落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高层次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缺乏,阻碍了有色行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另外,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多,规模小,管理流程复杂,信息化基础薄弱,人才匮乏。很少有企业全面成功实施ERP。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对实施ERP缺乏信心,没有现成的ERP软件可以完全满足有色金属行业的需求。企业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郑忠祥认为,随着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首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从整个行业来看,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快于中小企业。其次,应用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从全行业分析,大部分有色金属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事务处理和局部信息管理阶段。一些企业的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级管理,少数企业已经进入管控一体化或升级为CIMS(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阶段。就已建立的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水平而言,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低速共享基带网络和传统MIS系统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诸侯经济”、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和协同的局面,与现代企业和网络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