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2D CAD/CAM软件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三维CAD/CAM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日等国手中,我国在三维CAD/CAM领域基本没有突破。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求中国三维CAD/CAM加快突破。
从我国工业软件行业的现状来看,虽然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但与国外软件企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应对更大、更复杂的工业应用需求的能力还有一定差距。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认为,中国的3D CAD/CAM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走底层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通过应用寻求突破的道路。
目前,中国市场活跃的3D CAD/CAM供应商主要是欧美企业。从技术转移和吸收来看,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的合作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日本三维CAD/CAM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企业通过引进和吸收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性价比。
2007年,日本UEL公司向中国提交了《关于在中国发展民族CAD/CAM系统的建议书》,表达了向中国开放CAD/CAM核心技术,与中国企业合作研发的愿望。因此,在科技部和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日本UEL公司开始了与盛大华天和中创软件的相关合作。2008年12月,三方完成了SINOVATION软件1.0版本的开发,该产品的相关技术专利已在国家版权局注册。
山大天是山东大学的校办企业。他们有R&D的资源优势,中创软件有多年运营中间件和行业软件的资源优势。同时,山东省有大量的制造业客户,有用户基础。应该说这次合作集中了三方的资源,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
应该说目前几方建立的合作模式使得SINOVATION软件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用户对该软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国内的3D CAD/CAM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还需要克服很多挑战。
首先是用户需求的整合。《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常世平,他表示,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迫切需要国产3D CAD/CAM工具,一方面是出于价格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制造信息安全的考虑。他希望中国企业在三维CAD/CAM方面的R&D和投入能够更紧密地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同时,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楼茂坤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3D CAD/CAM是汽车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关键工具,但他们目前使用的3D CAD/CAM工具大部分来自国外,他们希望中国能在3D CAD/CAM方面有大的突破。所以在项目之前发布SINOVATION产品1.0版本的时候,他愿意让他们公司的一个部门做相关的尝试。他认为中国的3D CAD/CAM应该在业务流程、思维习惯、工作习惯上更加贴合中国用户的需求,以此来展现与国外软件的差异。从上述用户需求来看,如何持续满足国内细分行业用户的需求,是SINOVATION软件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对此,中创软件副董事长程建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其次,如何提高合作模式的效率。这是我国三维CAD/CAM发展的又一个关键点。SINOVATION development采用相对松散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使这种合作模式达到更高的效率,产生最大的效益是非常关键的。据程建平介绍,从中创软件做中间件的经验来看,采用产学研的发展模式,可以积累很多合作经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三维CAD/CAM软件的开发中,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目前,SINOVATION已经向近10所高校捐赠了软件。这些捐赠希望高校能培养更多熟悉中国3D CAD/CAM软件的学生。此外,在3月初,SINOVATION已经与山东的10多家制造企业签署了试用协议。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育和构建从基础教育到用户体验的SINOVATION产业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