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022-12-13 工业品商城88
核心提示:李指出,具体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一是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的行业影响较大,出口萎缩,订单减少,影响企业开工率。二是国际市场初期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原油、钢铁、铜、铝、石化产品大幅下降。三是部分行业产量下降,出现亏损。去年11月,粗钢、汽车、乙烯产量分别下降12.4%、15.9%、

李指出,具体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一是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的行业影响较大,出口萎缩,订单减少,影响企业开工率。二是国际市场初期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原油、钢铁、铜、铝、石化产品大幅下降。三是部分行业产量下降,出现亏损。去年11月,粗钢、汽车、乙烯产量分别下降12.4%、15.9%、12.2%,工业用电量下降7.5%,12月继续下降。四是一批中小企业和部分大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短缺,停产、限产、歇业甚至倒闭的范围有所扩大。去年年底,7.5%的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倒闭,裁员降薪的数量也在增加。

李指出,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型产业的严重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农村产业、民心工程、基础设施、生态保护、自主创新等加快国内经济增长的措施,提出了扩大消费、稳定出口支持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和兼并重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工业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十大重点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为行业早日走出低谷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信心。

李指出,一些措施已经取得成效,一些行业和地方已经出现积极迹象。今年1-2月,总发电量同比下降3.7%,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7%,增速明显放缓。2月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80万辆,为去年7月以来最高。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4%,钢产量增长3.1%。乙烯的开工率上升到90%。如前所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基本维持去年11月和12月的水平。

李强调,当前我国工业形势依然严峻,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掉以轻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在工业,难点在企业。为了尽快改变工业发展的困难局面,全国工业系统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几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落实已确定的措施,如稳定出口,刺激消费,提高纺织和基建产品出口退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扩大工业品销售等。

二是抓好钢铁、汽车、石化、纺织、有色等九大重点工业行业加上物流业,组织实施调整振兴规划。现在工信部和发改委正在研究具体的制定细则和方案,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第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利用技术新、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重点抓好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水平、安全生产五个薄弱环节。争取用好中央财政200亿元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为主,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实施。

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缓解融资困难,落实今年中央财政96亿元发展基金,改善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李指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发展,既要立足当前保持工业经济增长,又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善产业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按照工业生产功能区域布局思路,引导沿海地区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集群,支持内地特色优势企业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坚持全球产业分工和国内区域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支持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型企业合理的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合作的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外商投资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要求的产业,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四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顺应国内外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开发生产合适的产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五是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倡导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推进重大工业节能工程,推进重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产品回收和再生资源开发,修订完善技术标准,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