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尽管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着地球资源的日益稀缺。然而,随着物质和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埋藏在地表的油气几乎已经枯竭。如何找到隐藏在地球深处的油气资源,已成为世界石油装备工业不断发展的主要课题。魏震国际石油展始终聚焦国际石油技术与装备发展热点问题,把握企业脉搏,紧跟石油、天然气、石化三大技术与装备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举办了石油石化节能减排及API认证项目推进研讨会、法国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研讨会、中国国际泵、风机及压缩机技术高峰论坛、石化行业电气设备需求研讨会等。石化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及难题解决方案论坛等一批专题技术研讨会和论坛,旨在为中外企业搭建务实对接平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世界石油装备行业的资本市场正在迅速扩大。从1999年到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从675亿美元增加到2708亿美元,增加了两倍。2007年,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0.6%。目前,国内涌现出许多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加入世界油气勘探大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576.4亿元,同比增长49.67%;新产品产值91.2亿元,同比增长22.2%;出口交货值97.3亿元,同比增长25.9%。石油炼制和化学制品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3.2亿元,同比增长40.4%;新产品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1.6%;出口交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33.5%。
行业的高景气指数在Cippe2008展会上得到了体现。为期3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多名专业观众,其中包括5,000多名国内外注册专业观众和重点买家。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石化和天然气行业的高层领导和资深专家悉数到场。据了解,第九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将于2009年3月19日至21日继续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楼)举行。预计届时展览面积将达到65000平方米,参展企业1200家。
近年来,世界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受高油价刺激,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十五”以来,借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崛起的东风,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年收入增长20%以上,产品综合性能快速提升,高新技术产品攻关取得重大突破。9000米超深钻机、顶驱、大直径高级钢管、快速测井平台、中大功率内燃机、大功率烟气轮机等新产品研制成功。目前,中国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业有影响力的规模生产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产品涵盖石油钻采设备勘探开发、油田化学品、石油机械配件、炼化设备及仪器四大类180多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体系。宝鸡有石油钻采设备及钢管、兰州有炼化设备及仪器、Xi安有地球物理测井仪器、济南有电力设备、渤海湾地区有配套设备等多个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油气装备门类比较齐全,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陆上石油勘探开发需求。从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从业人员等方面来看,中国已经是油气设备生产大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生产石油机械设备。质量好、产量大、销售范围广的产品属于美国。其次是意大利、加拿大和德国。国内在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成套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正在上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投资方面,95%的炼油设备和70%的化工设备已经国产化。据海关统计,2006年石油石化设备行业进出口总额93.16亿美元,进出口顺差42.24亿美元。全年全行业出口交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其中钻采设备出口占比70.3%。这表明,中国的石油钻采装备已经在世界石油装备生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我国炼化设备出口总量远低于石油钻采设备,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和水平差距较大。然而,大型石油化工厂的许多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去年,炼油厂和化工厂的热交换设备和干燥设备的进口额分别超过4 . 9亿美元和1 . 2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在炼油化工设备制造技术上与国外还有差距。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大做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必须共同发挥作用,打造一流的石油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地方政府,要把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一些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基地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做企业做不到而政府做不到的事情。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建立行业行为准则,规范企业行为,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媒体,实现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共享。作为石油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本身,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鼓励技术创新,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突出核心业务,延伸产业链,树立品识,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在高油价和高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普遍加大了对油气基础设施的投资,深海石油设施、稠油开发设施、管道设施等建设项目。有所增加,投资大幅增加。中国逐渐形成了以西部取代东部的石油开采战略格局,对石油石化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市场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当前,油气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国有石油企业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责任和压力日益加大,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同时也为我国石油石化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将机械制造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建设项目,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强调大型石化产业的突破。
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外移和中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使中国成为“国际大厂”,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量持续增加。然而,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进一步刺激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形成新一轮石油投资高峰,从而创造了国际石油装备需求的急剧增加。同时,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正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业务发展,这也可以带动石油石化设备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为我国石油石化设备出口和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行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仅铁路新线和电网建设投资就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此外,航空业期盼多年的大飞机研制项目即将启动,西气东输二线也有望开工。数万亿元的投资无疑会给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