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品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据行业统计,国内低压电器约有1000个系列,产值200亿元,规模以上生产企业2000多家。目前低压电器产品处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技术水平,第四代产品还在开发中。
随着国内电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低压电器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智能和通信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低压电器将成为高档产品。第一代产品将在2010年退出市场,第二代产品将成为低档产品,第三代产品和部分第二代产品将被列为中档产品。
目前,国内中低档低压电器基本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但国内高档低压电器除部分产品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平分秋色外,国内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高档低压电器国内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预计“十一五”期间,高档低压电器进口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规划,“十一五”末,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将接近8亿千瓦。到2020年,国产发电机装机容量将达到11.86亿千瓦,从而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低压电器行业的市场容量与电力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内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必将为低压电器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十一五”期间新增发电设备所需的相应配电设备,以及现有电力设备更换和维护的需要,预计万能式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漏电断路器等产品需求将达到22557万台。随着低压电器产品的不断完善,预计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500亿元。
低压电器行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和相关企业配套能力不断提高的形势,发展前景看好。然而,随着许多外国企业增加投资,进入低压电器领域,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威胁到国内企业的发展。同时,国产低压电器的技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低压电器行业整体技术和生产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如下:
企业规模太小,数量太大。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低压电器生产企业从建国初期的数百家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家。由于企业数量众多,经济资源过于分散,企业缺乏效率。低压电器制造企业中年销售收入、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大型企业不到10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大多缺乏规模经济和竞争力。
区域产品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据统计,低压电器行业生产趋同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能源原材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低价竞争严重。
设备比较落后,缺乏自主品牌。从整个行业来看,技术装备先进、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很少,缺乏大量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自主名牌产品。同时,这些产品在设计、耐用性、环保和美观方面存在一些缺点。
随着国内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低压电器的需求大幅增加,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最近十年,行业发展迅速。随着企业在R&D投资的增加,新一代智能、通讯低压电器将填补国内高档低压电器的空白。
目前,世界上一些先进的低压电器制造商在开发高档产品的同时,一直觊觎国内中低档低压电器市场,积极开发经济型低压电器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抢占国内中低档市场。
未来几年,随着全行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电子、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将对低压电器元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原有产品不断提高性能、功能和质量的同时,还将推出一些新产品。
智能低压电器产品。在现代电站和工矿企业中,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要求与之配套的低压断路器具有高性能和智能化,要求产品具有保护、监测、测试、自诊断和显示功能。
电子产品。在现代企业中,采用PC控制系统代替由电气和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是机电控制系统的主流。这种系统要求电器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还要求触点能在低电压、低电流下可靠连接,触点断开时的电弧不能干扰电子电路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