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FID标准制定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2-11-03 工业品商城148
核心提示:RFID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例如,美国海军选择与著名RFID制造商Zebra合作,利用RFID技术改善其海上和陆地供应链、物流、维护、原材料管理和仓库管理。目前,RFID技术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制造业的物流、货物收发、仓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几年里,RFID技术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政府和大

RFID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例如,美国海军选择与著名RFID制造商Zebra合作,利用RFID技术改善其海上和陆地供应链、物流、维护、原材料管理和仓库管理。目前,RFID技术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制造业的物流、货物收发、仓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几年里,RFID技术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政府和大型企业。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要求其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技术在全球制造企业中的影响力。

虽然RFID尚未形成统一的全球标准,且市场上多种标准并存,但建立统一的RFID标准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已经发布或正在制定的标准主要与数据采集相关,包括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接口、阅读器与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标签与阅读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等。

没有人愿意放弃RFID这个正在酝酿巨大商机的市场。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领域,各种标准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目前,世界上有五个标准组织,代表着世界上不同团体或国家的利益。其中,EPC Global由北美的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的EAN产品标准组织共同建立。在全球拥有数百名会员,并得到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AIM、ISO、UID代表部分欧美国家和日本对RFID标准的竞争;IP-X的成员主要在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相比较而言,EPC Global得到了更多厂商的认可和支持。

EPC标准是EPCglobal为全球产品标识而建立的标准体系,可以用唯一的标识来标记单个产品,从而达到区分产品的目的。目前,它已被广泛应用于RFID系统中。

在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系统方面,EPC系统定义了用于生成特殊ID标识号的数据结构,还定义了标签通信和阅读器的标签(或阅读器子系统)性能的技术规范。EPC系统为每个标签分配一个ID号来识别产品。EPC代码可用作序列号或数字出生证明,并可用于区分单个产品(可以是托盘、集装箱、纸箱或单个产品)和类似产品。EPC是一种“车牌代码”,其中的数据并不描述产品及其所有者,只是为存储信息的数据库提供一个个体的查询标识符,就像汽车的车牌一样。

EPC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可以规范供应商开发的产品的技术标准,开发标签、阅读器等产品,有利于未来的部署。客户不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保证不同产品和系统的兼容性,并在未来升级系统时实现投资效果的最大化。例如,由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200多家汽车制造商组成的AIAG(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正在考虑采用EPC标准来统一汽车市场标准。

斑马技术公司是提供按需条码标签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这一优势已经扩展到RFID技术。斑马公司是第一家推出RFID打印机/编码器的公司,它可以打印条形码标签,同时对嵌入的RFID芯片进行编码,从而生成智能标签。目前,斑马智能标签打印机/编码器已经在五大洲39个国家上市。

2006年1月,Zebra成为第一家满足沃尔玛EPCglobal第二代(Gen2)RFID协议要求的供应商。它提供了一个打印机/编码器来生成符合规范的智能标记。2006年2月,斑马科技成为首家发布Gen2标准注释的公司,以方便客户在企业发展中更有效地应用RFID技术。

RFID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将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欧洲RFID标准遵循由美国主导的EPC全球标准。在封闭系统的应用上,欧美基本处于同一阶段。在亚洲,RFID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处于初级普及阶段。日本虽然提出了UID标准,但主要是国内厂商支持,要成为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FID在韩国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强,政府也非常重视。然而,韩国的RFID标准仍然模糊不清。

国外政府和大型企业成功应用RFID技术的经验将推动RFID技术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近年来,RFID技术在全球商品流通、商品跟踪和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RFID技术在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中心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来自大型制造企业的需求,促进了RFID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2005年是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经过2004年的过热炒作,人们开始关注RFID技术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大型企业对RFID技术的成熟应用。2005年,中国RFID产业规模达到18亿元人民币。从市场份额来看,识别领域的需求仍然占据中国RFID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占总需求的48%,而物流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德勤研究中心的分析和预测,从2006年开始,供应链将成为推广RFID的主要行业,到2009年,约70%的RFID应用将应用于供应链行业,这将成为未来RFID最有潜力的增长点。

预计2006年RFID市场将达到23亿元人民币,2009年将超过53亿元人民币。经过几年的炒作,2006年,政策、标准、芯片、硬件、软件、应用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和进步,RFID技术产业和产业链也将逐渐成长和成熟。

在RFID标准制定领域,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RFID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中国在RFID标准制定领域的发展。2005年底,以信息产业部产品司司长张琦为组长的RFID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