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烧结矿产量高达5亿吨,球团矿产量也近1亿吨,均创下历史新高。同年,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5.64万吨,比2006年仅减少了0.5%。“十一五”头两年均未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减排目标,这将造成钢铁行业后三年减排压力巨大。而今年上半年二氧化硫外排总量不降反升(1.67%),使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
缺少成熟技术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我国烧结烟气脱硫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之前还没有一台烧结机实施了烟气脱硫。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很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烧结脱硫或将其提上日程。
日本烧结脱硫运用最多的是石灰石-石膏法,我国则广泛应用了半干法和氨法。目前,我国烧结脱硫投入运行的有:包钢三烧采用ENS半干法,柳钢二烧采用氨-硫铵法,三钢三烧采用循环流化床法,石钢二烧采用密相干塔法,宝钢集团不锈钢分公司和梅钢公司采用改进的石灰石-石膏法等。我国正在建设或者已经签订烧结脱硫项目合同的钢铁企业有20余家,除了主要采用氨法、循环流化床法以外,其他诸如MEROS(Maximized Emission Reduction of Sintering,即最大化减少烧结放散)、GSCA(固气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离子液法也被应用。
总体来说,我国烧结脱硫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但缺少成熟可靠、运行稳定且适合我国国情的烧结脱硫工艺。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4月8日发布的《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烧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HJ/T428-2008年)于8月1日实施。迫于环境压力,钢铁企业不得不上马烧结脱硫设备,但是又不得不独自承担脱硫工艺的巨大技术风险、高额投资和运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