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机界面生产商发展势头良好

   2021-06-07 工业品商城542
核心提示: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
       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机床、风电、纺织、起重、包装、电梯、食品、塑料、建筑、电子、暖通、橡胶、采矿、交通运输、印刷、医疗、造纸和电源等行业的生产设备。
       这些传感器将使医生能够持续监测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肾病等疾病的患者的状况,所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血液中营养素或代谢产物的含量异常。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避免皮下注射针头的侵入性接触,对患者会有好处。
“这种可穿戴的汗液传感器具有在分子水平上快速、连续、无创地捕捉健康变化的潜力,它们可以实现个性化监测、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高伟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
高伟的工作重点是开发基于微流体技术的设备,这种设备通常通过宽度不到四分之一毫米的通道来操作微量液体,微流体技术将汗液蒸发和皮肤污染对传感精度的影响降到最低。该传感器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汗液测量,并可以捕捉浓度的时间变化。 
  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较2018年增长1.8%;预计到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085亿元。随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这款伺服控制套件evalkit-Robot-1,是一个即插即用的电机控制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用户轻松进入伺服驱动器和机器人中的精确定位和高端运动控制领域。   据了解,该套件包括一个maxon公司的100瓦BLDC(无刷直流)电机,电机内置有1024脉冲增量式编码器,该电机具有优异的运转平稳性和平衡性,即使转子在低转速时也可精确控制电机。
  工控产品中的人机界面(HM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伺服系统、步进系统、变频器、传感器、仪器仪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是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产品。
  以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可穿戴传感器大多采用昂贵、复杂的光刻蒸发工艺制造。高伟的团队改为用石墨烯(一种薄片状的碳)制作了生物传感器。基于石墨烯的传感器和微型微流控通道都是用二氧化碳激光器雕刻塑料片材而形成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的较多领域成为世界工厂,快速增长的工控产品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收益预期吸引了众多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生产企业在我国投资设立全资或者合资企业。目前,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人机界面制造商凭借品牌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人机界面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9年国内人机界面市场规模达到35.1亿元。
   具体来说,Maxon的这款BLDC(无刷直流)电机EC-i 40,是一款40mm直径的100W无刷直流电机,内置用于精确控制的maxon ENX 16 EASY 1024脉冲增量式编码器。电机还集成有检测转子位置的霍尔传感器。该电机经过优化设计,实现了高输出转矩和低齿槽转矩,从而可在整个速度范围内平稳运动,并提高定位精度。
  我国人机界面自主研发始于2000年以后,通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主要生产企业在产品性能、功能、稳定性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我国人机界面生产企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发行人、信捷电气等国产人机界面生产企业在国内人机界面市场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套件随附的伺服控制板上,包含有意法半导体的STSPIN32F0A智能三相电动机控制器和完整的逆变器,逆变器采用意法半导体功率晶体管,可随时连接到电动机。套件还包括电机控制固件,用户可轻松启动电机并开始发送命令。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伺服系统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电机、日本安川、中国台湾台达等企业。其中,日本品牌以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占据了我国较大的市场份额,在中低端设备市场中具有优势,而欧美品牌凭借较高的产品性能在设备中占据优势。2019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96亿元;未来3年伺服系统市场需求将保持3-5%左右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元。
   意法半导体运动控制产品市场经理Branimir Ivetic表示:“设计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高端运动控器既复杂又耗时,还需要专业技能。通过与maxon合作,我们现在将这些技能全部整合成一个套件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该套件可加快下一代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实现先进的功能和灵活性,以及出色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我国伺服系统的自主研发起步较晚,目前该领域主要的自主研发生产企业起步于2000年以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等举措,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产伺服系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企业相比,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