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生活迈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2020-12-07 工业品商城170
核心提示:据悉,在美国二季度升级了对华为的限制后,作为华为的临时应对之策,其紧急向台积电采购了高达7亿美元的5nm和12nm制程芯片,用于维持美国禁令生效后未来2-3年的需求满足。基于此,5月以来,单单华为就为台积电贡献了不少的收入,这使得台积电营收暴涨。  不过,实际上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我国也曾
       据悉,在美国二季度升级了对华为的限制后,作为华为的临时应对之策,其紧急向台积电采购了高达7亿美元的5nm和12nm制程芯片,用于维持美国禁令生效后未来2-3年的需求满足。基于此,5月以来,单单华为就为台积电贡献了不少的收入,这使得台积电营收暴涨。
  不过,实际上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重视,我国也曾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截至2018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已经基本投资完毕,投资分布在设计、制造、封测等领域。 
  不过,这样的涨幅可能不会维持到年底了。因为根据台积电二季度财报会上的表态,9月14日之后将正式给华为断供。这意味着,未来第四季度台积电将损失掉华为方面的业务贡献,虽然这部分营收补齐起来不难,但要想短时间恢复也不太容易,台积电将面临短暂的损失。
  无独有偶,华为海思接连两日发布分别以“芯使命,芯征程,决胜未来”和“诚邀英才,共创芯世界”为主题的招聘启事,大量招收芯片及相关领域开发人才。 
  在此之前,为了避免这部分损失的出现,台积电曾向美国政府递交过意见书,希望能在华为禁令120天宽限期满后继续供货,但现在看来这份申请显然没有成功。不过,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也曾用委婉方式对外暗示,后续可能用一般通用产品芯片名义继续为华为供货代工。
       在前段时间,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于发展芯片的看法。任正非提到,“发展芯片,光砸钱不行,还要砸人。”体现出对于芯片人才的重视。
  所谓一般通用产品芯片,大概意思就是并非专门为华为开发设计的芯片,这种芯片任何厂商都能通用,专用性和目的性没那么强,因此容易被美国放行。但也是基于该种芯片性质,到时候其是否真能解决华为用芯问题有待商榷,可能单纯通用芯片无法满足华为特定的需求。
  这无疑透露了一个信号,芯片人才储备是发展芯片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那么,突破封锁势在必行,芯片人才够用吗?不可否认,“备胎”转“正”的海思展现了华为的“远虑”,在整个中国来看,国产芯片产业链企业突破国外对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封锁也势在必行。  
  那么在此背景下,华为又该如何解决自身的芯片供应问题呢?短期来看,依靠现有存货维持应该足够。毕竟按照其去年披露的财报数据,其芯片原材料和存货整整增长了65%和75%,而且其向英国承诺能在未来5G供应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5G硬件,可见短期生产不是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销售额合计6531.4亿元,同比增长20.7%,近5年复合增速21.1%。同时2018年全国共有1698家芯片设计企业,比上一年的1380家多了318家,数量增长了23%。增长幅度与近年来的数据相比较大。
  但对于2-3年之后的发展来说,华为可能需要另寻它法了。对此,台积电表示看好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成为华为新一代芯片代工厂商。不少台媒和日媒也放风表示华为在与这三家企业合作扩大芯片采购,以维持正常电子消费业务。但其实分析后会发现,可能性较低。
    然而,以海思为例,其仅能提供数字芯片以及部分模拟芯片产品,而难度较大的高性能模拟芯片、射频芯片等对进口仍然存在一定依赖,国产芯片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因为一方面,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的技术中来源于美国的也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它们同样不能给华为供应所需芯片。同时,诸如三星等企业与华为在手机业务领域更是对手和死敌,所谓仇敌见面分外眼红,因此谈合作恐怕比较困难。在此背景下,靠他人救或许不如自救。
  将范围扩大到全球,芯片人才的争夺也早就在上演。据外媒报道,2018年日本半导体业每100位求职者就有256个职缺可供挑选,超越所有产业的平均值。  
  据报道,目前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8万员工,其中研究人员占45%。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2017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1.4万亿日元(约合87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半导体、5G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 
  近年来,我国自主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在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近期以中芯国际为代表,不少企业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番热度,不少资本都对国产芯片发展高度青睐、充满信心。在此背景下,华为或许可以依靠腾挪熬到国产代工线能运转的那一天,届时将不再会受限。
从数据上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从业者的薪酬与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的关联度较高,集成电路行业对人才学历门槛较高,学历越高所能获得的职业发展更快速。换句话说,越是学历高的人才,企业在薪酬方面的投入就越大。
具体到公司上,员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家公司的专业程度。据统计,目前在与芯片相关企业中,“硕士+博士”的组合成为了头部企业的标配,而研发技术人人员占比也几乎与这一指标的大小排列顺序一致。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