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定,冷链物流是一个重资产、高投入的行业,需要企业建立全产业链、全国性的冷链网络,才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全程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安全。
据了解,不少企业并不具备大量建设冷库、冷仓,以及购买冷藏车、冷冻车及设备设施的能力,仍于投资冷链运输的某个流程,未能进行全产业的冷链建设。当下,国内对生鲜产品供应链“公里”、“后一公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造成冷链行业整体运行成本普遍较高,果蔬腐坏率下降不明显。据统计,超过10%的果蔬类食品在流通中腐损,损耗价值超过5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众所周知,“公里”包括预冷环节,即对生鲜产品在冷藏运输和高温冷藏之前的冷却处理,有利于延长生鲜蔬菜、水果、水产、海鲜、肉类等的货架期,减少其干耗和流通中的各种损耗。当然生鲜产品预冷离不开预冷设施,如预冷设备、冷库等,这就需要冷链设施投入。
然而,当前由于冷链资源不足,能为生鲜产品提供预冷和加工处理的仓储型和供应链型物流企业占比则低于20%。同时,“公里”、“后一公里”资源匮乏、冷链设施不完善等这一问题,还是需要资本在市场中加速解决。做好冷链的“公里”、“后一公里””或许是供应链降低整体成本、实现终盈利以及降低果蔬腐坏率突破口。
据悉,某电商企业加快铺开全国的冷链网,采用“3T原则”即流通时间、贮藏温度、产品耐藏性,打造了“冷链仓+门店+即时配送”的冷链物流模式,解决了生鲜商品从入库前的“公里”到配送至消费者餐桌前的“后一公里”两大难题,全程保障生鲜食品的质量。
还有企业计划将在全国开设100个原产地生鲜仓库,就地及时地进行预冷,并对商品的规格、甜度等进行标准分级,同时让无人机技术覆盖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帮助农户快速运送甚至售卖,解决了“公里”冷链设施资源不足、成本过高等问题,也让生鲜农产品像工业化标准品一样流转,全程不断链,确保生鲜农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