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提笔忘字、转身忘事,就免不了要抱怨自己得了健忘症,这不过是漫不经心的自嘲罢了。真正遭受记忆损伤乃至失忆痛苦的是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以及头部受伤的伤员,对于他们来说,遗忘可能直接威胁生命。
随着对人脑中海马体(把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的关键部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几年,学界出现了以可植入的记忆芯片来弥补记忆损伤的研究。2015年,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启动了“恢复记忆项目”,旨在帮助脑外伤的退伍士兵恢复正常记忆能力,而核心任务便是研发可植入的神经刺激无线装置。
201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则明确提出以“大脑晶片”备份记忆的方案。目前,研究人员已在老鼠、猴子等动物身上验证了晶片的有效性,使之恢复了某些遗失的特定记忆。研究人员还表示,该方案甚至治愈了一名女性癫痫患者。由于大脑结构太过复杂,这种晶片还无法投入大规模应用,但这成功的初步实践无疑为芯片疗法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脑机连接:实现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你愿意吗?
迄今为止,大部分的脑机连接实验或是出于医疗目的,或是用于操控机械,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项目则截然不同,它致力于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即脑中所想可以径直上传到计算机,计算机里的内容也可以下载到人脑中。为此,马斯克于2017年初专门成立了一家新的科技公司Neuralink。
马斯克的脑机连接并不针对特定的疾病治疗与机械操作,而是面向整个人类群体,通过脑机融合来应对未来潜在的人工智能威胁。虽然这个想法听上去有些疯狂,但如果它真的能够实现,我们或许就省却了对计算机进行内容输入的麻烦,而且可以更快、更多、更准确地掌握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
然而,脑机连接会不会也把原先只属于计算机的风险(例如黑客攻击)加诸人类自身呢?即便计算机病毒不会攻入人脑,仅仅想象一下我们的脑中记忆可以像计算机文件一样更改和删除也是让人忐忑不安的。也许马斯克的构想终将获得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却很难获得人类群体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