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之所以要“大动干戈”,在中国成立人工智能中心,有三大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十分迅猛,政府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扶持可谓是不遗余力,以BAT为首的各大巨头更是构建起了影响全球的人工智能商业版图,中国正逐渐扩张为庞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二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同样还是以BAT为首,甚至是滴滴这样的“小企业”,纷纷跑到美国硅谷等地建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从谷歌、微软等公司挖人,这对于谷歌来说,已然“忍无可忍”;
三是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成长愈发迅速,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工智能论文都是华人写的,其中就有不少的中国人。
故而,人才与市场的双重因素让谷歌不得不“重返”中国。随着谷歌的步伐,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的世界科技巨头将踏足中国市场,崛起的中国将成为全球AI人才猎场,掀起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才竞争热潮。
BAT已有先发优势 谷歌为何还要“深入虎穴” 对于人工智能研究来说,其基础是深度学习技术,而深度学习技术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和场景。正因为如此,不仅许多学者纷纷进入企业,中国的人口数量更成为大的优势之一。而中国的数据与场景对谷歌来说,是匮乏的;对BAT以及华为、科大讯飞等中国企业来说,是丰富的。
这些年来,BAT、华为等企业依靠本土优势、政策扶持、技术积累以及市场渠道,已经实现强势崛起,在如今风靡的移动支付、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新零售等诸多新兴领域中取得了领先。在中国市场,国际科技巨头们,包括谷歌,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可言。
没有场景、没有数据、没有优势,中国的本土人工智能人才又为什么要“投靠”谷歌呢?就算谷歌开出再高的薪水,想必也不会有多少人“垂涎”。毕竟,大多学者并不以钱为首要目的,而且中国科技巨头们也不差钱。
既然如此,谷歌又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跑到中国,跟中国科技巨头争夺人才呢?或许更多的是“期待”与“制衡”。
从期待来说,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正加速崛起并成为全球领军者之一。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且政府还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加速释放红利,这些对于谷歌来说,是不小的诱惑。即使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然优势显著,但是谷歌或许有信心能够分一杯羹。
从制衡来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如今不仅在中国市场稳固根基,在全球范围同样频频出击。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速,而谷歌等美国企业也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双方在技术创新、商业版图上的延伸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重叠和碰撞。为了防止未来竞争失序,谷歌入华无疑有提前布局制衡BAT等中国科技巨头的意思。
从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全球经济、科技发展持续提速,可谓是日新月异。对于七年之后再度归来的谷歌来说,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没有昔日那么熟悉,那般蓝海无垠。因而,谷歌如今的布局更多的是中美人工智能领域交融、竞争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人,我们期待着本土企业能够更为强大;作为消费者,我们同样也希望,谷歌的到来能够使人们的选择更为丰富,能够获得更加多元、的体验。是落地生根,还是再度退场,谷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