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于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从60年代末期即开始研制

   2019-09-29 工业品商城313
核心提示:我国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开发研究始于八五期间,多年来,经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及水泥生产企业联手合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产学研相

    我国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开发研究始于"八五"期间,多年来,经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及水泥生产企业联手合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产学研相结合,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在不同规模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上,利用国产设备建设了多种低温余热发电装置,但应用尚不普遍。截至目前,我国有49条采用余热发电技术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投入运营,不足我国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10%,其中32条为补燃型,17条为纯低温型(有4条是采用引进的技术和装备)。预计到今年底,还有约25条纯低温余热发电站投入运营。
      国外对于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从60年代末期即开始研制,70年代中期进入实用阶段,到80年代初期此项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高潮,渐趋普及。日本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较早,也较为成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原国家计委和国家建材局与日本有关方面协商,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株式会社提供了一套6480千瓦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设备,应用于安徽宁国水泥厂4000t/d生产线,于1998年投入运行至今,吨熟料发电量超设计水平。2003年,又在广西鱼峰集团柳州水泥厂3200t/d生产线上建成了装机容量为5700千瓦的低温电站,近两年来,平均发电功率为5910千瓦,吨熟料发电量达到35.6度。
      可以看出,水泥企业充分利用余热发电,既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终身的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量,又可以降低水泥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紧缺国家,充分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势在必行。我国水泥余热发电经历了高温余热发电、带补燃炉的中低温余热发电和目前的纯低温余热发电三个阶段,其中纯低温余热发电由于是不用燃料的余热利用,所以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是政府重点鼓励的对象。
      水泥余热电站的一次性投资较大,一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安装余热发电设备的投资为5000万元左右人民币。但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到2010年,如果40%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采用余热发电技术,新型干法水泥余热年发电量可达84亿度。按电站自用电率8%计算,年供电量约为77亿度。如按供电煤耗每度380克标煤计算,相当于年节约300万吨标煤、减少粉尘排放约4万吨、减少CO2排放约660万吨、减少SO2排放约6万吨、减少NOX排放约4.5万吨,可使吨水泥熟料成本降低约10~15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