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各地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清晰勾勒出2024年稳增长的主旋律:“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成为关键抓手,旨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投向“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补齐产业短板”等核心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高性能项目落地,驱动产业升级与创新
科技创新,擎动发展前沿:
北京市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将科技创新置于投资的绝对C位。其300项市级重点工程中,科技创新项目占据近三分之一。为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北京将在今年全力推进“十四五”期间的科技设施平台建设,包括“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等关键性项目将全部启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国家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即将竣工,而“神州细胞生物药品产业化基地”也将正式开工。预计“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比重将进一步攀升至40%以上,成为驱动创新增长的核心引擎。
新兴产业,点亮区域发展新图景:
宁夏回族自治区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优化投资管理,发挥资金的引领和撬动作用。2024年,宁夏将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提升重点项目带动效应。同时,积极补齐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的短板,并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构建更为稳固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多元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云南省明确提出,要通过“投资挖潜、扩域、提效”多管齐下,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并着重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通过落实要素保障,有效扩大投资需求,加快推动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
民间投资踊跃,注入发展新血液
民间投资作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潜力正在被不断释放。新年开局,各地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民间资本踊跃参与。郑州市率先公布了2024年第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项目清单,共计4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高达1001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城市有机更新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外资“真金白银”:看好中国市场的新增长机遇
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吸引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已达1.04万亿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2%,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充分证明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投资的热土。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24年,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重点关注的领域。
跨国巨头加码,看准“绿色低碳”与“创新升级”:
新年伊始,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市场加大布局。ABB电气业务全球负责人马腾,将厦门作为新年出差的第一站,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华增资一亿美元,重点投入低碳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以及产业链的低碳化赋能。他表示,正是看重中国在产业创新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中催生的新增长机遇,ABB需要紧跟市场步伐,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多重优势,吸引持续投资:
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领先的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是中国市场持续吸引跨国公司持续加码投资的“五大优势”。外商的“真金白银”,不仅是对其全球业绩的有力支撑,更是对其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构筑“梧桐树”
吸引外资的有效投资,离不开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专家指出,在组织产业类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过程中,有力的政策保障是关键,这能不断提升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4年,国家发改委将从政策制定和优化服务两方面发力,推动利用外资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推动一系列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落地实施,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结语
2024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正成为各地经济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以及吸引民间和外资方面,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和务实举措,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迎接一个充满机遇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