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于武汉盛大启幕的“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一场关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深度对话激荡人心。在“5G+工业互联网赋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平行会议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鲁春丛院长,以其深刻洞察,为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高度,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他系统阐述了工业互联网的三大核心作用、其创新发展取得的令人瞩目成就,以及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关键指导原则。
工业互联网:驱动未来的三大引擎
鲁春丛院长强调,工业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技术堆砌,而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重塑者。它在加速全新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三重角色:
1. 坚实的基础支撑: 通过构建强大的“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工业互联网实现了海量、异构工业数据的精细采集、高效汇聚、智能建模与精准分析。这极大地释放了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使得工业数据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更高的效率、更准确地优化配置。它如同数字时代的“新基建”,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地基,夯实了迈向更高阶段产业发展的根基。
2. 强劲的创新驱动: 工业互联网是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尖端数字技术于一体的“大融合”。它打通了云、网、边、端的万物互联,加速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深度聚合。这种跨界融合不仅催生了层出不穷的全新技术、新兴产业与创新产品,更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极大地拓展了未来产业的发展疆域。
3. 高效的融合引领: 工业互联网的精髓在于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深厚的经验、精湛的工艺融为一体。它能够显著提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水平,从根本上重塑生产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不同规模企业、乃至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引领着产业的整体升级。
成就斐然:制造业的“三化”蜕变
鲁春丛院长概括道,在过去的几年里,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显著推动了实体经济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方向迈进。
•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创新发展得到了持续的关注与支持,一系列行动计划、工程项目、试点示范以及专项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多地积极出台地方性支持政策,构建起全方位的扶持格局。
•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虚拟现实、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更是带动了工业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等市场的规模化增长。数量庞大的5G行业虚拟专网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起海量企业和设备。以“双跨平台”为代表的领先平台,已连接接近9000万台(套)工业设备。核心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 数据应用成效显著: 我国正加速构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的海量数据已服务于数百万家企业。一个覆盖装备制造业的数字供应链平台,正汇聚海量企业、工程师及工业技术产品信息,逐步形成完备的工业产品“百科全书”。
• 赋能行业应用多元: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工业门类,涌现出近万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形成了2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日趋成熟,众多高校纷纷增设相关专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联盟和平台创新网络。
转型加速:把握三大关键原则
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挑战与机遇,鲁春丛院长提出了三个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 分业推进,精耕细作: 工业体系庞杂,各个行业有着独特的工艺、知识和经验壁垒。因此,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隔行如隔山”地深入理解和应用。必须坚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去做深做透”的策略,发展针对细分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转型标杆,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协同进步。
2. 分级推进,循序渐进: 工业企业在数字化基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的成熟度各不相同。转型路径也因此需要分级推进。要引导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从设备、单元的数字化改造入手,逐步向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化迈进,形成一批“样板间”,再逐步推广至“商品房”。尤其要以应用为牵引,培育一批优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带动工业软件、高端芯片等关键技术的发展。
3. 协同推进,供需联动: 打通供需循环的堵点,是当前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并辅以适宜的引导。要采取“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模式,明确企业需求,引导服务商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建立优质供给名录,搭建高效的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智慧连接”正如同一把开启未来产业大门的万能钥匙,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实体经济的脉络,驱动着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将见证更多制造业企业在“智慧连接”的赋能下,实现高质量的跃升,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