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正式公布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这一战略规划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机器人产业体系。该计划已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展现出沈阳对未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展望未来三年,沈阳市力争在机器人制造、应用与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机器人整机年产量预计达到15000台套,整体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数量突破50家,打造五个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区。
在制造业方面,沈阳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业基础,把机器人技术融入到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核心行业。特别是在焊接、喷涂、搬运和码垛等关键作业环节,推广应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整体制造水平。此外,对于在智能制造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规划将提供资金奖励,以激励企业创新发展。比如,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的企业,有望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而在省级层面,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将获得财政补助,促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在智能化生活和服务领域,机器人应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几年内,建筑、农业、医疗、养老以及商业服务等场景,将迎来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身影”。在智能养老方面,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和养老护理机器人在养老院和家庭中的实地验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同时,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适合人形交互的机器人,应用于教育、健康护理和智能服务,实现生活的便捷与安全。
医疗领域也是机器人技术的重点布局方向。沈阳将致力于研制手术辅助、康复辅助、疾病检测及样本采集等多样化的医疗机器人,以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在医疗机器人支持下,远程医疗、院前急救、院内诊疗和患者康复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生态系统。通过多场景应用,机器人不仅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极大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有助于建立高效、智慧的医疗服务体系。
在商贸物流行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将迎来快速发展。包括自动导引车(AGV)、自主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和智能分拣设备在内的多款创新产品,将被广泛推广使用。这些设备的应用,将优化仓储、装卸、运输、分拣、包装等环节的作业流程,显著提升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传统物流基础设施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从而支撑现代化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在机器人产业的资金布局方面也在不断深化。2023年,沈阳市积极引入产业资本,招募机器人产业基金的管理团队。未来,2024年计划设立专项基金,集中支持机器人创新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此外,至2025年,沈阳还将布局科技创新赛道,推动优质创新项目的市场化融资。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沈阳希望在资本的助推下,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集群,为城市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整体而言,沈阳市正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应用日益丰富,未来的沈阳将成为机器人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高地,助力智慧制造、智慧生活的全面实现。这不仅彰显了城市在科技创新中的雄心,更彰显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未来,沈阳的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篇章,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注入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