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7%,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展现了工业经济稳健复苏的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原材料工业更是以其近30%的工业增加值占比,成为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力量。
原材料工业:从恢复到升级,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整体呈现出持续恢复和结构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1至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5.2%。其中,新材料的增势尤为喜人,其在原材料工业中的比重已超过15%,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绿色建材更是亮点突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标志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先生坦言,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以及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都给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从行业内部来看,传统产品的过剩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转型升级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精准施策:四大原材料行业迎来稳增长“组合拳”
为应对这些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这四大原材料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这些方案着力于巩固去产能成果,扩大有效供给,加速技术改造,并大力推进绿色智能转型。
钢铁行业:面对传统市场需求恢复乏力、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等困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通过“四大行动”——技术创新改造、钢材消费升级、供给能力提升、龙头企业培育,从供需两端发力。常国武先生表示:“我们将鼓励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并对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企业研究给予更大力度的产能置换政策支持。同时,还将研究制定钢铁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曹传贞先生补充道:“外部形势的变化既会带来增长波动,也为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和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在建项目投产、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释放国内资源开发潜力,并聚焦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更新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绿色制造水平。”
有色金属行业:作为支撑建筑、机械、家电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有色金属更是提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今年1至7月,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尽管如此,传统消费领域增长动力不足、出口下滑、部分战略性矿产及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高企等问题依然存在。
常国武先生指出,将从加强重要资源供给保障、支持关键材料研发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拓展下游市场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促进锂等资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重点地区进行资源产业规划和项目清单制定;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高端材料的攻关,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成果应用,并加强前沿材料的研发布局。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女士表示,商务部已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有色金属等行业实现外贸促稳提质。将从“坚持问题导向、加力政策赋能”“发挥海外优势、提供服务保障”“拓展渠道平台、促进供采对接”“加强能力建设、便利跨境往来”四个维度,助力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拓市场、稳订单。
石化化工与建材行业:针对石化化工当前需求不振、要素趋紧等问题,《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系统谋划了为期两年的稳增长举措,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五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措施。而《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则从投资、供给、消费、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10项举措,并特别强调了深入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扩大城市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
联动效应:多领域稳增长方案齐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工业领域稳增长政策的全部。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已联合印发了《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确了一系列推动轻工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记者获悉,后续还将陆续出台机械、汽车、电子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领域的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这些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工业经济支柱行业采取的“分业施策、精准有力”的举措,必将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从而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回升向好。
通过一系列聚焦性、组合性、协同性的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中国工业经济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