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向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企业用电需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据著名技术咨询机构ABI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企业用电量预计将从2023年的11579太瓦时增加至14704太瓦时,增长幅度超过27%。其中,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也由2023年的50%攀升至57%,成为推动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主要源于企业在垂直行业中大规模推进的电气化战略。各种电动设备和系统的广泛部署,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带来了对稳定、高质量电力供应的更高要求。包括企业员工使用的电动车,商业用途的电动汽车,智能化加热、通风与冷却系统,以及仓储和制造场景中的自动导引车(AGV)和移动机器人等都在不断普及。特别是在采矿、港口、机场和工业园区,电动重型机械和自动驾驶车辆已逐渐成为行业标配,极大地推动了用电需求的增长。
正如ABI Research垂直与终端市场副总裁多米尼克·邦特(Dominique Bonte)所指出:“行业和企业的用电总量会持续上升。各类用电设备的快速普及,促使企业和行业对高品质、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纷纷加快布局智能能源基础设施,以确保关键生产和运营环节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能源保障方面,暂时性断电的风险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成为保障设备安全和数据完整的重要手段。UPS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连续电力,避免设备损坏,确保关键系统的正常关闭和数据保存。对于更长时间的停电,电池储能系统(BESS)则展现出极强的自主性。结合现场微电网,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BESS可以为企业提供持久的备用电源,增强整体能源弹性。许多企业还将微电网与储能系统结合,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降低对公共电网的依赖,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具体行业应用方面,以下几个领域已展现出智能能源技术的重要成果:
采矿行业: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地区,多个金矿如Agnew、DeGrussa和Roy Hill已引入电动采矿运输车,配备由WAE Technologies、Fortescue metals与Liebherr等公司提供的先进设备。此外,现场部署的太阳能发电厂和电池储能系统为采矿作业提供绿色能源支持,极大降低了碳排放。印度尼西亚的Bontang矿区也通过微电网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数据中心:所有主要的云服务运营商(如谷歌、微软、IBM和亚马逊)已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完全脱碳。目标通过在现场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大容量储能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能源供应既稳定又环保,避免依赖柴油发电机。
制造与供应链:工业制造基地也在积极采用智能能源方案。例如,日本中山的变压器制造厂配备了1.2兆瓦的光伏发电和1兆瓦的电池储能设施,减少能源成本并提升绿色生产能力。众多企业引进氢动力物料搬运车,推动净零配送目标。食品与药品冷链环节也开始部署太阳能和储能系统,确保产品在长途运输中的安全稳定。
全球企业布局:包括西门子、通用电气、日立、ABB、霍尼韦尔和施耐德电气等国际巨头,正积极响应行业需求,将智能能源解决方案推广至垂直行业领域。这些企业正超越传统的公用事业客户群,将目光投向制造、物流、采矿和数据中心等关键行业,推动企业迈入智慧能源时代。
这份行业报告背后,结合了详尽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访谈,深刻揭示了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趋势。随着节能减排目标的不断深入,智能能源技术将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微电网、储能和电气化设备,将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更强的弹性和更绿色的生产模式。这不仅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垂直行业的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创新解决方案的推出也将加快能源行业的变革步伐。无论是矿业、制造,还是数据中心,智能能源都将成为推动行业升级、实现绿色未来的核心力量。这一趋势值得每个行业从业者关注和投入,因为,能源的变革,正开启无限可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