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场由5G技术引发的深刻变革,智慧工厂的建设如火如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位于成都的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其占地1.2万平方米的5G智慧工厂便是这场变革的生动缩影。在这里,自动贴片机、自动光学检测仪、机械臂等尖端设备24小时不间断高效运转,每天有6万台高精密网络通讯设备在此实现下线。
6月16日,随着微网优联5G全连接工厂自动化产线的正式启动试运行,公司制造中心总经理黄春生欣喜地表示:“通信终端产品的生产高度标准化、精细化,而更高的生产效率意味着我们在行业内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实施5G技术改造后,公司生产效率比传统工艺提升了高达40%,产品质检准确率更是跃升至99.5%以上,仅产线布线成本一项就节约了100余万元。
“成本的有效降低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为企业开辟新市场空间提供了坚实的能力基础。”黄春生进一步透露,公司正联合中国移动,投资5000万元建设“5G全连接工厂”,预计二期项目将于9月正式投产。届时,一台网络通信终端产品从上料到最终出货,整个流程有望缩短至15分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微网优联这样的工业企业并非孤例。众多制造业企业正积极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踊跃升级新技术、建设高水平的数字化生产线,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积蓄着强大的发展优势。
从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截至今年3月,我国累计建成的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已超过2100个,其中更涌现出209个堪称典范的示范标杆工厂。对这些示范标杆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前后的效益对比分析显示,改造后的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7.4%,甚至连碳排放也减少了21.2%。这清晰地表明,智能化改造正为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通过智能制造的战略性投资布局,企业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改善产品品质,更能有力地带动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发展,甚至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
数字化触角,向全产业链加速延伸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提质增效降本”效果日益显现,其应用范围正加速向企业的生产全链条延伸。
记者在上海市松江经开区调研时,参观了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的高端电器智能工厂。在这里,从物料进入生产线的那一刻起,到产品最终进入成品库,一台低压电器产品的智能化无人生产流程一气呵成,实现了端到端的自动化。
“通过运用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我们工厂每8小时的产量从过去的约60台提升到了100台,下线合格率更是达到了100%,并且实现了所有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上海诺雅克市场部负责人介绍道。目前,企业正积极将数字化应用向生产全产业链进行延伸,计划于今年启动智能工厂二期工程建设。届时,从上料、装备操作到产品包装等所有生产流程,都将全面实现高度自动化。
上海市松江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正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5G网络的高密度布点。围绕中电信息港、腾讯云等重点项目,经开区已启动创建数字化创新产业园,旨在通过集聚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跑步“数”进。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到复杂的加工过程、高效的物流运输……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将数字化、智能化理念深度融入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为例,相关行业研究院的院长余晓晖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深度已从过去的“生产辅助环节的信息化”,成功拓展到“核心生产环节的数据分析与优化”。
“目前,工业互联网在视觉质检、智能仓储、质量追溯、智能排产、精益生产等8个关键场景中的应用占比已超过50%。”余晓晖补充说,“在优化生产工艺、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等需要建模分析的场景中,使用占比也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其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龙头企业,成功覆盖到整个行业。”
多层次推广,共塑智能制造新生态
与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辅相成的是,我国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领域的供给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的强劲增长趋势,是这一成就的有力证明。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国已连续九年稳居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占全球总量的51.9%。而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工业软件产品的整体收入同比增长了13.1%。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的部署,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的市场满足率目标分别设定为超过70%和50%。
未来,相关部门将聚焦于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推动智能装备创新,积极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同时,我国还将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加大在复杂设计、先进工艺等关键制造技术领域的攻关力度,并加速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规模化部署和应用。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工作:一方面,将面向重点行业,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另一方面,将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大规模推广适用于其特点的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手段的革新,重塑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