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IoT)和5G技术的日新月异,工业感知数据的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这得益于先进检测和传感器技术的突飞猛进。在这股数据洪流之中,蕴藏着驱动工业生产力革新的巨大潜能。如何高效、稳定地连接海量的工业感知数据,将其汇入智能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并无缝整合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各类第三方系统的数据,实现对工业过程信息的全面、泛在感知,为后续的智能化分析和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已成为当前智能DCS系统核心能力的关键需求。
深度数据洞察,驱动智能推理与决策
工业生产数据是宝贵的知识矿藏。智能DCS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其能够对庞大而复杂的数据集进行实时、精准的解析,快速提炼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与深层知识。为此,智能DCS必须配备强大的深度数据分析和信息可视化能力,能够支持包括控制计算、统计计算、建模计算以及知识计算(如知识表达与推理)在内的多种计算类型。更重要的是,这些分析能力需要能够与直观的人机界面、高效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无缝融合,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易懂的洞察。
精准过程控制,引领最优生产实践
面向日益精益化的生产目标,智能DCS应具备与底层设备和子系统协同联动的高级能力。通过引入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算法,DCS不仅仅是实现简单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更能实现对工业过程的精准、稳定、甚至预测性控制。当AI模型无法完全自主决策时,智能DCS还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智慧化的可视化操作建议,指导生产过程朝着效率最高、安全最优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
构筑数字长城:强化信息安全与协同控制
在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构建的互联互通环境中,智能DCS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强化全厂一体化监控能力,构建起统一的智能化“工厂节点”,更能实现“工厂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运作。这意味着DCS系统需要具备卓越的广域联网能力,能够穿透物理区域、跨越网络边界,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链接与交互,构筑起工业信息安全的坚固防线。
中国DCS市场:本土力量崛起,重塑行业格局
当前,化工、电力、石油等传统能源和重工业领域是中国DCS市场的三大主要应用阵地。数据显示,2021年,化工领域DCS市场规模达41.41亿元,占据37.24%的份额;电力领域以23.63%的占比紧随其后,市场规模为26.28亿元;石油领域也占据了19.43%的市场份额,规模达21.56亿元。伴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DCS技术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深入普及,DCS系统将与其他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更为智能化的工厂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精细化控制与管理。DCS技术有望在更多新兴领域落地生根,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纵观中国DCS市场,本土品牌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中控技术、和利时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战略前瞻性的共同作用下,市占率持续攀升,已从2016年的46.35%增长至2021年的55.72%。这种增长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提升,更是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全面跃升。
近年来,DCS行业正经历着一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的集中度提升。行业壁垒虽然客观存在,但未来的市场格局正逐渐从“百家争鸣”走向更为集约的“三足鼎立”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DCS企业高度集中于北京(占比23.5%),其次是上海(14.7%)和浙江(14.7%,主要集中在杭州)。这些城市汇聚了丰富的高校资源和顶尖的自动化人才,例如中控技术便是依托浙江大学深厚的技术积淀而发展壮大。活跃的经济环境也为这些DCS领军企业提供了沃土。
智能DCS,正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控制及安全能力,引领着工业自动化迈向一个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