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灵魂”与崛起之路

   2025-08-26 工业品商城92
核心提示:“工业软件之于智能制造,如同空气之于人类,不可须臾或缺。” 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工业软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地位。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的观点非常明确: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产业。缺乏自主安全可控的工业软件,未来将面临“技术围堵”或“滥用制裁”的风险。工业软件:看不见的脊

 “工业软件之于智能制造,如同空气之于人类,不可须臾或缺。” 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工业软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地位。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的观点非常明确: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产业。 缺乏自主安全可控的工业软件,未来将面临“技术围堵”或“滥用制裁”的风险。

工业软件:看不见的脊梁,工业流程的“内化”与“升级”

 工业软件是工业流程的内在体现,它基于现有的工业工艺流程进行开发,并最终支持工业流程的优化升级。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工业软件更是智能制造系统的“灵魂”。没有工业软件,再先进的智能制造系统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空壳”。

国产工业软件的“短板”与“突围”:工业知识的缺失与反哺的匮乏

 张相木坦承,我国工业软件与发达国家存在重大差距,许多方面都受制于人。 主要原因是: 国产工业软件的成长过程中,缺少工业知识的积淀工业体系的反哺

 回顾历史,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工业软件曾有过不错的开局,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了2000多套CAD系统。 遗憾的是,很多项目验收后就“销声匿迹”,没能实现持续发展。 张相木认为,工业软件看似由代码构成, 实则背后蕴含着制造工艺和流程经验,是工业知识的沉淀和结晶。 国外工业软件之所以发达,除了起步早,更在于其对工业流程的深入理解,以及强大的工业体系的反哺作用。

幸运的是,历经多次“卡脖子”风波后,工业软件以“肩负时代使命”的姿态被高度关注。

发展路径:根植“硬技术”, 用“软实力”赋能

为了实现工业软件的突围,张相木提出了关键建议:

  • 深入“硬技术”: 我国工业软件企业要深入到制造的“硬技术”中,研发出具有定义制造功能的工业软件。

  • “以用促升”: 我国制造企业应积极使用国产工业软件,通过使用促进迭代升级,通过反哺加快进步。

市场机遇与政策支持:国产工业软件的“兑现期”

 专家分析,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可以预期, 经过两三年的孵化期, 将逐步进入“兑现期”。 但目前,国内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导致资本和企业投资意愿不足,这也是尚未诞生全球领先工业软件的主要原因。

 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 工业软件行业正在加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 进入 “十四五” 期间, 配合智能制造、 芯片产业、 内循环等新发展战略, 促进工业软件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意见持续出台。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数量激增,潜力巨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

  • 企业数量: 我国目前有近167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工业软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

  • 地域分布: 广东省以300余家位列区域首位; 上海、安徽分列二三位。

  • 成立时间: 50.6%的工业软件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

  • 企业性质: 超九成的相关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

  • 专利申请: 2023年1月以来,工业软件相关专利申请已达76项。

这些数据表明, 工业软件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潜力巨大。

结语:锻造“工业之魂”, 驱动制造强国

 发展工业软件,不仅是关系到制造业转型升级, 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 只有掌握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 才能真正筑牢工业基础, 驱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终建成制造强国。 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 共同努力, 在“硬技术”的积累、市场应用的推广上下功夫, 才能铸就中国工业软件的辉煌未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