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正以其强大的赋能效应,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关键举措,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正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并积极利用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为 industrial internet 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企业积极利用5G等新兴技术进行工厂数字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发展,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支撑工业互联网运行的“神经中枢”,是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协同的重要纽带。 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标志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网络架构完善: 目前,已经建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两个灾备节点,全面覆盖了全国范围。
节点覆盖: 二级节点实现全面覆盖,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入口。
服务企业数量: 超过24万家企业正在使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供的服务。
平台建设: 培育了240余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包括28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 这些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协同,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赋能行业转型:打造“低成本、轻量化”解决方案
为了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针对产业的共性需求,打造了一批应用推广服务载体,并培育了“低成本、轻量化”的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
行业应用指南: 聚焦钢铁、电子等10余个重点行业的特性,制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引导行业企业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开展应用。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加快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标准体系。
“5G+工业互联网”: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
“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能力。
项目建设: 在汽车、采矿等10余个重点行业,建设了40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应用场景拓展: 在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普及。
5G融合产品: 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80%。
全连接工厂 各地掀起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加速5G向生产核心控制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
规模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平台适用性: 工业企业门类多样,工艺流程复杂,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适应不同企业的应用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系统集成: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可能来自不同厂家,设备接口标准不统一,某些系统还比较封闭,这为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成本: 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设备等采购部署,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等问题。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无限可能
尽管面临挑战,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的关键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强劲的引擎, 驱动中国产业升级迈向新的高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探索,工业互联网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