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大趋势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关键载体,正引领着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进化,更是一场融合了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领域技术的革命。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有助于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优化交通效率、降低出行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入一个充满机遇的崭新时代。
政策驱动: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为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例如:
标准建设:《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促进了互联互通,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
试点示范:《关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通知》在特定城市率先启动试点,为商业化落地提供了验证、积累经验的机会。
道路测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规范了道路测试流程,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加快了技术的成熟。
生产准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提升了生产标准,对产品质量建立了严格的底线。
信息安全:《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及后续的相关通知,强调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测试试点: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的开展,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交通强国试点: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中,智能网联汽车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助推了其在未来交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这些政策的发布,发挥了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神经系统”和“大脑”
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智能网联汽车的全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在快速提升。 具体来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感知系统: 主要负责“感知”外部环境,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 该环节的传统汽车电子企业布局广泛,技术成熟。 巨星科技、中海达等企业已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回报。
控制系统: 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脑”,负责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决策。 这一环节的技术研发投入最高,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但目前国内企业在车规级芯片方面相对薄弱,仍有提升空间。
执行系统: 是将控制系统的指令转化为车辆的实际操作的环节,例如ADAS执行、智能中控和语音交互等。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科大讯飞、百度语音、大唐高鸿、中兴、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积极探索可行的商业化落地场景。
数据安全: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对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功能安全上,而对零部件的信息安全属性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四维图新发布了车联网数据安全监测溯源平台,旨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测与追溯机制,对于构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产业爆发:开启万亿级市场新篇章
近两三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涌现出一批具备领先技术的企业。 百度Apollo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无人化第 二阶段测试许可的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速腾聚创、Mobileye、希迪、比亚迪等行业领先力量也加速了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开始进军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产业供应链也持续完善,技术成果不断转化。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产品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预计将进入迅速扩张的爆发期。 根据相关预测,到“十四五”末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规模。
展望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为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迎接智能出行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