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工业互联网作为这次变革的关键驱动力,正在不断赋能传统制造企业,推动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工业资产和数据的开放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尤其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在安全能力构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安全,对保障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工业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技术。它通过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将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连接起来,有力推动着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个系统中,人、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相互连接,信息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顺畅流动,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和资源优化,为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工业互联网依托高速、可靠、兼容性强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工业大数据的快速流动,并利用先进的工业机理模型和大数据建模分析技术,将工业知识模型化、代码化、软件化,从而赋能各种工业应用场景。其应用带来多种新兴的模式及运营生态,例如通过智能化提升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甚至支持企业通过服务化战略实现产品向服务的转型。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是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工业互联网安全并非单一的领域,它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量和全面防护。
安全挑战:转型路上的“拦路虎”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
传统网络安全边界的改变: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传统的网络边界正在逐渐瓦解。工业设备和系统与外部网络的连接日益紧密,网络攻击路径随之增多,导致企业网络风险急剧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加剧了安全防御的难度。
数据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产。从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到销毁,数据安全风险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如何明确数据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各环节的安全防护、定期开展数据安全能力评估、实时监测数据的安全流动,以及追踪安全事件并及时响应,都需要周密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
构建坚实的安全防护体系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部署先进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构建多层次、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以提高自身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补安全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重视数据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专业的安全人才,建立专业的安全团队,提升企业自身的安全技术水平。
积极拥抱外部合作: 鉴于中小企业在安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局限性,可以积极寻求与专业的安全服务提供商合作,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经验,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
展望:安全为先,赋能未来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安全可靠的环境。企业只有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不仅能够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数据,还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加强安全合规,企业能够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拓展市场空间。
安全保障能够有效降低运营风险,为企业创造更稳定、更可靠的运营环境。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持续提升自身安全防护能力,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赢得未来。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环境,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