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无前例的制造业转型浪潮正在奔涌而来。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核心驱动力正是“新型技术改造”。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标志着国家层面正通过财政激励和试点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投入,加速引导和支持各地制造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
财政激励到位,激活城市试点活力
《通知》的核心亮点之一便是中央财政的巨额奖补资金。每个入选城市将获得不超过3亿元的定额奖励,其中50%将在试点实施期第一年拨付,剩余部分在考核评价通过后拨付。这一举措旨在为试点城市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鼓励其积极探索和实践,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点线面”结合,构建多维度改造体系
《通知》提出的“点线面”结合的示范项目组织方式,为制造业技术改造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
• “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 聚焦于企业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通过推广先进的数智技术,提升企业内部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 “线”: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 强调跨企业、跨环节的数字化协同,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产业链韧性和协同效率。
• “面”: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 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科技产业园区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造,推动区域产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方向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强化转型方向,聚焦“数智、绿色、高端”
《通知》明确指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的核心方向是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这与当前国家层面的多项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 政府工作报告指明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将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列为重点任务,旨在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 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是明确指向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并设定了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长25%以上,以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量化目标。这深刻体现了国家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的决心。
• 多部门联合发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同样强调了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融合互促,并设定了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的明确目标。
各地积极响应,区域转型如火如荼
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下,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将政策细化并落地。
• 广东省: 计划2024年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并聚焦7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期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 河南省: 印发的《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明确以“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突破为标志,推动装备制造业向大型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目标到2025年新装备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 北京市: 《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
• 浙江省: 《关于组织实施2024年度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中,将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机遇:装备制造业迎发展春天
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得以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加码,以及财政激励的有效引导,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新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机遇,成为支撑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