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逆风增长,破局“冰火两重天”,擘画数字经济新生态

   2025-07-23 工业品商城11
核心提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超越工业整体和高技术制造业6.8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尤其在6月份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较5月份加速3.7个百分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超越工业整体和高技术制造业6.8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尤其在6月份实现了11%的同比增长,较5月份加速3.7个百分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屠晓杰指出:“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逆风中前行,综合表现和规模增速均好于预期,产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稳增长的“压舱石”:韧性与活力并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李艺铭研究员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制造业稳增长的最大支撑力量和重要动能。其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增加值增速达10.2%),对于一个近15万亿元规模的巨大制造业门类而言,能够保持如此增长活力尤为难得。这背后得益于其固有的较长供应链优势和强劲的产业韧性,特别是在5月份以来呈现出良好的恢复态势,并在6月份得以持续,当前产业整体呈现企稳发展、持续攀升的积极局面。

“冰火两重天”:表面繁荣下的结构性挑战

 然而,在这片向好的增长图景之下,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并非坦途,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结构性矛盾。李艺铭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的四大特征:

1. 增加值增速亮眼: 行业增加值增速(10.2%)远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3.4%),在主要制造业行业中位列第二,显示出强大的产出驱动力。

2. 固定资产投资活跃: 行业投资增速高达13.8个百分点,不仅远超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也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10.4%)9.5个百分点,在主要制造业投资中排名第三,达到近十年来的较好水平。这表明资本对行业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3. 营业收入增长乏力: 与高位运行的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形成对比的是,营业收入增速从高位快速回落,已明显低于过去两年两位数的增长,且低于同期工业营业收入增速(9.1%)1.4个百分点,暴露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创收方面的压力正在显现。

4. 出口增速加速下滑: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呈现个位数,较同期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10.8%)低3.5个百分点。这种下滑趋势自2021年4月以来持续,且由于电子产品出口占据工业品出口总额的四成以上,其增速放缓对年内工业整体出口造成了较大压力。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提示我们,虽然产业规模和投资势头喜人,但部分下游市场需求的传导受阻,导致收入和出口未能同步跟上,这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挑战与优势并存,构建产业新生态

 屠晓杰指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拥有“最大产业规模、最完整产业体系和最大消费市场”三大核心优势,这是其发展的坚实根基,也是应对当前复杂挑战的关键。

尽管拥有这些优势,行业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 长期趋势: 全球ICT产业正呈现多点布局、本土化和近岸化的趋势,供应链重构的挑战难以逆转。

应对策略:短期激活需求,长期构建生态

为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专家提出了多维度、长短结合的策略:

1. 短期发力:刺激消费与畅通供应链

• 激活消费动能: 适时出台政策,加大新一轮消费刺激力度,扩大内需。这包括加快落实已出台的促消费政策,针对各类智能终端等新型消费领域,研究制定补贴、免息分期、以旧换新、产品下乡等具体支持举措,培育和发展智能消费等新增长点。

• 推动数字化转型: 持续推动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等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升级改造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 疏通供应链堵点: 继续做好供应链疏导工作,通过“白名单、点对点、一对一、短平快”等灵活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的供应链急迫问题,缩短汽车芯片等重点产品的供货周期。

2. 长期布局:构建生态与做强做优

• 加强技术攻关: 打通产业链断点,特别要加快基带芯片等短板弱项的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确保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 场景驱动产业成熟: 以工业、交通、矿山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产业链成熟和规模化应用,持续带动各类芯片、模组、终端产品价格下探,形成良性循环。

• 促进政产学研协同: 建立健全政府、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共同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及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确保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短期与长期策略的有效结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有望突破当前的结构性挑战,抓住数字时代机遇,持续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并最终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