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新不断推进,5G技术已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的重要引擎。为指导各地区和行业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工信部于9月6日正式发布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提质,促进智能制造落地生根,推动工业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一、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以其高速率、超可靠、低延迟的特性,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理想的通信基础。数据显示,5G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场景达80%以上,主要集中在“物物互联”、远程操控、设备监控和智能制造等方面。
5G网络的普及不仅能实现设备和物理空间的无缝衔接,还支持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南》,为企业提供标准化路径和操作指南,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与战略布局
根据《指南》,2021-2025年期间,目标是在“十四五”规划下,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广泛建设5G全连接工厂,到2025年,计划建成1000个特色鲜明、分类分级的5G工厂,打造100个示范标杆工厂,打造工业互联网新标杆。
建设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升级、厂区智能化改造、关键环节应用、网络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目标是通过5G技术实现“工厂黑灯化(无人值守)”愿景,但在现实中,指南鼓励企业从产线、车间到整个工厂多层面分步推进,逐步打造数字化、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生态。
三、分层级、分阶段建设路径
《指南》中提出,建设企业应按“设备层-车间层-工厂层”分层推进:
• 设备层级:实现每条生产线核心设备的数字化连接,从单一设备的智能监控,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数字孪生和远程控制。
• 车间层级:实现多设备协同作业、生产调度智能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柔性应变能力。
• 工厂层级:打通生产全过程,实现多环节、多场景多流程的联网协作,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通过这一梯次推进策略,企业可以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四、重点行业与示范引领
《指南》特别强调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采矿、港口和电力等重点行业,优先推动基础较好、需求明确的企业进行试点示范,形成“样板工程”。这些企业将作为行业标杆,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5G+工业互联网”行列,实现提质降本、绿色发展等目标。
此外,鼓励企业自主探索5G在生产流程中的创新应用,包括远程操作、实时监控、自动调度、故障预测等,实现产业链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为行业树立示范引领作用。
五、保障措施与未来展望
为确保《指南》落实到实处,工信部提出要强化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深化产融结合,并推动多方合作。此外,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构建稳定的产业生态。
未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智能制造”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将成为趋势,更多工业场景将实现无人化、全自动化。全国范围的“智慧工厂”群体将逐步形成,为我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结语
《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作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行业提供科学指导和行动方向。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从示范引领到行业普及,5G在制造业中的深度融合,将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