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有一种力量正以其惊人的韧性和活力,深刻地塑造着产业格局,那就是工业互联网。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趋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跃迁的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透过近年来强劲的数据增长、日益拓展的区域覆盖以及对各大产业的深度赋能,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工业互联网正如何加速演进,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引擎。
产业增长的硬核支撑:数据里的蓬勃生机
工业互联网的崛起并非华而不实的概念,而是有扎实数据支撑的强劲增长极。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其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在2021年已达到1.17万亿元的惊人规模,实现了16.07%的名义增长率。这一数字是对工业互联网蓬勃生命力的最佳注解。
深入剖析这万亿级的产业增加值构成,更能发现其内部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 平台领域:以4534.38亿元的增加值领跑,这表明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连接工业要素、数据流通的核心枢纽。
• 网络领域:贡献了3829.35亿元,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工业互联一切应用的基础,保证了数据的低延迟、高可靠传输。
• 数据领域:达到2146.12亿元,凸显了工业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正在被深度挖掘与变现。
• 安全领域:录得1165.36亿元,在数字化转型加深的背景下,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增加值规模的快速增长体现了对产业安全基石的投入与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这四大核心领域的名义增速均超过10%,展现出整体产业的强劲增势和稳健步伐,预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增长周期。
区域发展的协奏曲:协同并进的广阔图景
工业互联网的赋能效应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协同发展趋势。2021年,长三角地区以10687.51亿元的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引擎。紧随其后的是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地区,这些区域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活跃的创新生态,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占据了先机。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广袤的区域版图中,有13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这其中包括了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北京、河南、湖北、福建、上海等经济活力强劲的区域。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已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性的区域扎下根,形成了多点开花、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共同绘制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跨界融合的催化剂:赋能三大产业的“点金术”
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其自身的产业增加值,更在于其对经济的深层渗透和跨界带动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加速推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融通发展。
2021年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对三大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
• 对第一产业:带动增加值规模达到0.057万亿元。虽然基数相对较小,但其6.48%的名义增速显示出在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领域的潜力。
• 对第二产业:带动增加值规模高达2.05万亿元,名义增速达16.29%。这充分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强劲赋能作用,加速了生产流程优化、智能制造升级和产业链协同。
• 对第三产业:带动增加值规模达1.99万亿元,名义增速达13.02%。工业互联网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物流、金融等领域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使得服务模式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
这种“稳中有升,增势强劲”的态势预计将在2022年持续。预计届时,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0.062万亿元、2.19万亿元和2.20万亿元。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的赋能持续深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这预示着一个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融合时代正在来临。
深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的战略价值
正如行业专家所强调,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生态。它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1. 坚实基础支撑:工业互联网通过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功能体系,实现了人机物全面连接,打通信息“大动脉”。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根基。蓬勃发展的5G网络部署,高质量外网的广泛覆盖,以及标识解析系统的稳定运行,都显著提升了网络支撑能力。同时,超过150个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着超过7900万台工业设备,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工业大数据体系建设方兴未艾,数据汇聚加速,而日益强大的工业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则为这一切提供了稳固的屏障。
2. 强大创新驱动:工业互联网是创新技术的孵化器和应用场。它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突破和迭代创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从而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高度。从工业芯片、5G工业模组到智能传感终端、边缘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都在加速推进。这些新技术正重塑着企业的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组织形态,全面提升着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3. 广泛融合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并不断向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社会治理等更广泛领域拓展。它带动了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投身于“联网”和“用网”的实践。“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4000个,覆盖22个重点行业,其赋能、赋值、赋智的作用日益凸显,持续释放出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当下,我们已从工业互联网的探索起步阶段,迈入到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相关支持性策略的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方面已迈上新台阶,并正持续赋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将更深入地扎根于各类产业聚集区、区域经济体乃至县域经济,为整体经济的提质增效贡献更深层次的力量,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