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这座以纺织服装、制鞋等传统产业闻名遐迩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泉州的传统制造企业正积极拥抱机电一体化技术,探索新型生产模式,重塑产业竞争力。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次对未来制造模式的深刻思考。
传统产业的突围之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长期以来,泉州的传统产业积累了深厚的制造经验和产业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效率瓶颈、产品同质化竞争等。为了摆脱困境,泉州的企业家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数据显示,短短几年内,数千家企业投身于这场转型升级的浪潮,渴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种需求的涌现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传统的规模化生产模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个性化定制生产则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泉州的企业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积极探索定制化生产模式,例如,通过柔性生产线、3D打印等技术,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对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初,许多企业对此持抵触态度,认为线上销售会对线下渠道造成冲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是一种营销方式,一种与消费者互动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收集市场信息,优化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如今,拥抱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泉州企业家的共识,他们纷纷开设线上店铺,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
智造典范:制鞋行业的智能化突围
在泉州众多传统产业中,制鞋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制鞋业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高度依赖人工操作。然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鞋业也迎来了变革的机遇。
华宝科技,作为泉州制鞋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先行者,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造了智能制鞋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融合了3D机器人、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制鞋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其中,3D机器人可以精准地提取胶线,实现鞋面与鞋底的完美粘合;智能算法可以根据鞋型和鞋码自动调整施胶路径,确保施胶的精准性和均匀性;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与国外的智能制鞋生产线相比,华宝科技的方案更加灵活、可靠。国外的智能制鞋生产线往往难以适应鞋型和鞋码的变化,容易出现故障,无法长期稳定运行。而华宝科技的智能生产线则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鞋型和鞋码进行快速切换,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求。
这条智能生产线的成功应用,为制鞋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用工人数大幅减少,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这条智能生产线的推广,有望催生一个规模庞大的智能制鞋产业集群,为泉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机电一体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泉州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在泉州的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产品的智能化设计等方面。
例如,在纺织服装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在建材家具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搬运、智能分拣、精确加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在食品饮料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灌装、智能包装、质量检测,确保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正成为产业升级背后的重要力量。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以下简称“北自所”),正是一家专注于为纺织行业提供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
北自所的十年磨砺:从点到线,助力纺织工业智能化升级
北自所以涤纶长丝后纺物流装备及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从最初的自动落筒设备,发展到如今的全自动落丝系统、智能包装线、成品立体仓库等一系列产品,为纺织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
最初,北自所的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客户也只有寥寥几家。但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北自所不断创新,不断迭代,逐步扩大了产品线,提高了产品性能,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如今,北自所已经拥有了一支超过50人的专业团队,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订单金额也达到了亿元级别。
北自所的成功,离不开其坚持“从点到线”的发展战略。最初,北自所只专注于自动落筒设备,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将这项技术做到了极致。然后,北自所又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自动落丝系统、智能包装线等,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
如今,北自所的产品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新建工厂的必备系统。据统计,北自所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5%至90%,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这样的成绩,来源于北自所对技术的执着,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
机电一体化协会:连接产业、促进创新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推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协会作为一个连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在促进技术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举办技术研讨会、产品展览会、人才培训班等活动,机电一体化协会为企业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同时,机电一体化协会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作为机电一体化协会的挂靠单位,北自所也受益于协会的平台作用。协会为北自所提供了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帮助北自所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市场趋势。同时,协会还为北自所提供了人才培养的机会,帮助北自所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泉州的传统产业,也将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力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转型,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印证了,传统产业并非 “日薄西山”,只要找准方向,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 “朝阳产业”。泉州的这份智造升级的实践经验,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提供借鉴,共同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