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国内外差距分析

   2025-01-07 工业品商城51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在与国际同行对比中,也展现出自身的特点与差距。一、产业发展现状(一)销售增长情况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6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2016 年上半年累计销售国产机器人 19257 台,较上年增长 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备受瞩目,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在与国际同行对比中,也展现出自身的特点与差距。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销售增长情况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6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2016 年上半年累计销售国产机器人 19257 台,较上年增长 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10.2 个百分点。若将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考虑在内,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 70.8%,这表明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上升通道,且已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二)应用领域拓展

    与上年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更为广阔,尤其在 3C 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应用占比较高,分别占 30% 和 12.6%,其中 3C 制造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近 20 个百分点。不过,此前大部分工业机器人主要从事搬运、分拣等低技术含量工作,尚未充分发挥其在高端精密作业方面的潜力。

二、产业发展趋势

(一)应用领域升级

    新松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指出,当前产业正处于关键变革阶段,在机器视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等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正从搬运等低技术含量工作逐渐向生产线中精密操作程序转移。未来,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将从可有可无的产品变成必需品,其竞争力和市场空间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有望大批量进入企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成本逐渐下降

    尽管机器人作为高端智能装备在生产线中已有应用,但此前受成本和易用性等因素限制,尚未真正走向主流市场。如今,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发展不仅助力机器人完成产业升级,还促使行业成本曲线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机器人制造商从电子工业(如摄像头、处理器和感应器)中添加了诸多部件,技术突破带来零部件成本下降。据相关数据,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安装程序部分只占总成本(TCO)的三分之一,ARK 投资估计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在未来十年内会下降一半,跌至大约 10 万美元一台,而与人协作的新品种机器人价格大约为 3 万美元。随着人力成本不断升高以及机器成本的降低,机器人凭借其功能技术方面的优势,正迈向大批量应用时代。

三、国内外差距情况

(一)国内研发实力与情况

    我国较有实力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厂商数量众多,且近年国内的研发实力也在逐渐增强。例如,2002 年新松形成了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各研发事业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的产学研联盟为平台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其技术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接近 80%,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总体销售额 12% 以上,展现出较强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二)国际先进水平对比

    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在机器人领域各有优势。日本机器人市场比较成熟;韩国凭借半导体、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等高端技术为机器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德国则在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互联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对比国际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中国虽在工业机器人研发上起步较晚,但在技术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与国际的距离。

    不过,中国机器人产业与国际仍存在差距,正如曲道奎所说,主要在于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企业基数大,技术落差也比较大。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品牌、全球化以及诸多经验积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这也是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着重发力去弥补的地方。

    总体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但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在技术升级、产业均衡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现存差距,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