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装备专项推进情况
(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
继续实施该专项,完成 “十三五” 计划编制,积极推动专项概算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与产业实力。
(二)大型飞机重大专项
大客发动机验证机通过初步设计评审,C919 大型客机年底基本具备首飞条件,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型飞机研制领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向航空强国迈进一大步。
(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
全面启动实施此专项,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专家咨询委,建立 “两总” 系统,编制下发《专项管理办法》,确定基础研究管理模式,落实主要实施责任主体,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发展筑牢根基。
(四)民机科研计划
按国际适航安全标准研制的两架 ARJ21 新型涡扇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AG600 大型灭火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总装下线,运 12F 轻型多用途通用飞机获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直 15 实现首飞,我国民机科研成果斐然,在多个机型上实现突破发展。
(五)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
推进深海空间站重大科技项目、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方案论证,船用低速机创新工程获国务院批复立项,启动大型邮轮、智能船舶等创新专项,支持成立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助力我国船舶科研及产业不断升级。
二、智能制造推进情况
(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作为《中国制造 2025》“6 + 1” 专项行动之一,组织实施 2016 专项行动,公布 63 个覆盖 45 个行业、分布在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试点示范项目,召开经验交流会,并在多地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智能制造专项
以试验验证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采用联合体方式推进新模式应用,制定相关项目管理工作细则,规范专项管理,促进关键短板装备突破与关键技术装备集成应用。
(三)标准体系建设与宣贯
编制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解读材料,开展全国及各地标准宣贯工作,联合多部门组建相关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召开中德会议达成共识,完成首批国家标准立项审核,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
(四)发展规划与经验交流
与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 2020 年)》,明确目标任务,在多个领域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企业参加相关展会展示成果,指导成立供应商联盟,引导制造业智能转型。
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一)规划与准入管理
编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 - 2025 年)》上报国务院审议,组织修订准入管理规定,提高准入门槛规范产业发展,编制完成积分达标并行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二)安全监管与政策支持
印发通知建立三级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实施购置税减征、财税补贴等政策,发布多批相关车型目录,会同公安部出台放开皮卡车进城试点政策,开展电动客车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技术条件,做好汽车公告管理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准入管理等。
(三)产业协同与规范发展
编制指导意见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组建创新中心与产业创新联盟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多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研 究低速电动车发展指导意见,配合完成专项督查,全方位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情况
(一)多领域结构调整方案制定
制定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实施方案,联合多部门发布船舶工业、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相关行动计划与方案,从多方面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重点产业发展推动
联合发布机器人产业相关规划、通知,编制产业规范条件,推动成立机器人 TOP10 峰会;推进 3D 打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产业联盟与标准化委员会;加快国产医疗设备应用,实施示范项目推动实验室创建;落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意见,开展无人机相关标准研究;组织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案,成立产业创新联盟与分标委开展试点示范等工作。
(三)产能过剩化解与质量品牌建设
引导化解过剩产能,印发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公示船舶企业 “白名单” 调整情况;加强船舶质量品牌建设,将同步发布中英文版船舶质量标准,提升我国船舶产业整体形象与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在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工作举措,不断强化产业基础、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质量,致力于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向着制造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