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雷曼观察,工业4.0主要由工业界、研究机构乃至尖端科技公司所引领和推动,"如今,我们的任务在于吸引更多领域的企业加入我们的行列。工业4.0是一项长期主义计划,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虽然当前我们无法准确估算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但是确实有些如Festo、Harting、Weidmller、Bosch Rexroth以及Trumpf在内的德国优秀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拥抱这项计划。"
或许,大企业因为经济实力雄厚且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采取行动相对较为便捷,然而,要促使小型制造业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仍然面临诸如标准规范设立、管理水平提高及生产能力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如何解决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无疑将成为未来"工业4.0"发展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德国正致力于将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互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后者能够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变革红利。例如,传动与控制巨头Bosch Rexroth(博世力士乐)表示,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向他们推介和宣传德国工业4.0理念,"对于大企业而言,参与进来并不难,许多大型企业本身就是德国工业4.0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进行变革则相对较为艰难。"
按照工业4.0的宏伟蓝图,德国装备制造业将持续将信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入传统工业之中,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进而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重要供应国。与此同时,德国还将致力于构建和培育全新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和产品主导市场。所谓CPS,即是通过将计算、通信和控制三大技术有机融合并深度协同运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信息服务和动态调控。
东斯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德国传统工业的核心架构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使得其能够与互联网科技完美融合。在德国工业4.0的框架之下,互联网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生产技术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整合。如今,数字化浪潮即将彻底颠覆德国传统工业格局。德国期待在这场互联网革命中发挥主导作用。"
德国工业4.0的最终报告明确提出需在八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包括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控制系统、为工业打造全面覆盖的宽带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和设计、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监管框架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
除了在国内备受关注外,德国工业4.0同样引起了中国的浓厚兴趣。
今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共创中德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其中特别提到了德国"工业4.0"战略。
实际上,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中国制造曾一度被贴上山寨、低质量的负面标签,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创造,已然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为此,中国不仅制定了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的顶层规划和发展路径——"中国制造2025",更是积极向德国工业4.0看齐。
"尽管我对中国工业的了解尚属有限,但我深知,像阿里巴巴(B2B)、淘宝(B2C)或百度这类知名企业可能会对德国工业4.0产生浓厚兴趣。"东斯特表示,中国理应借鉴德国工业4.0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