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机器人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2024-09-13 工业品商城77
核心提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中国便将机器人领域纳入全国长远规划。历经三十余载,我国已经具备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能 力,然而与此同时,该行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规模尚小,仍处于起步阶段。以日本为例,其每万名劳动力所配备的机器人数量高达300余台,而我国则不足20台。由此可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全球制造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中国便将机器人领域纳入全国长远规划。历经三十余载,我国已经具备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的能 力,然而与此同时,该行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规模尚小,仍处于起步阶段。

     以日本为例,其每万名劳动力所配备的机器人数量高达300余台,而我国则不足20台。由此可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我国于2010年实现了制造业产值超越美国的壮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完成这一成就所需的劳动力人数达到了1亿之众,而美国仅需1000万。这一数据揭示出我国生产效率远低于美国,生产方式相对滞后。尽管部分企业产品得以出口,产量颇丰,但其生产过程仍然依赖于手工操作及劳动密集型模式。走进车间,随处可见人们进行手工焊接、组装以及制作等工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总销售额较2012年增长近36%。我国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为迅速的机器人市场。鉴于我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若欲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达到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预计将需要数百万台工业机器人。然而,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缺口。

     据统计,2013年我国新售出的机器人总量约为11万至12万台之间。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据约1/10的份额,其余90%均依赖进口。尽管诸如上汽、一汽、二汽、北汽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已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但绝大部分设备皆由国外厂商提供。因此,我国无法坐视机器人市场被外资垄断,亟待发展本土工业技术产业,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器人抢占国内市场。为此,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家们纷纷投身于机器人产业的建设之中。

     尽管我国已经具备生产机器人的能力,且产品亦可正常运行,但制造一台具有六个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六台伺服电机。然而,我国却无法自行生产此类伺服电机,不得不依赖进口。此外,每个关节部位均需安装一款精密减速器,同样需要从日本进口。由于进口电机与减速器价格昂贵,导致国产企业在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方面面临极大挑战。尽管我国正在全力研发伺服电机与减速器,但至今尚未彻底解决相关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使国产机器人性能至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售价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

     关于机器人是否会引发中国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失业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实际上,这并非单纯取决于个人意愿,而是与国家的历史进程、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转型,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机器换人”已成必然趋势,无论愿意与否,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

     如今,我国各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热度持续攀升。这一现象与当年的日本颇为相似。经过20余年的发展,日本仅有少数大型工厂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跻身为世界级企业。我们坚信,未来中国也必将涌现出一批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独树一帜的优秀企业。然而,究竟哪一家企业能够最终问鼎成功,还需看其能否实现规模化生产,拥有足够庞大的产量以及广泛的用户群体。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