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历程及所面临的挑战 

   2024-07-11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安全,始终作为民众对于汽车行业最为根本的需求而备受重视。当前,业内人士正全力研发汽车安全技术,旨在增强常规驾驶过程中的行车安全性。汽车安全技术的着眼点常常集中于碰撞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节点,因而可划分为主动性安全技术和被动性安全技术两大类别。  主动性安全技术致力于降低甚至彻底消除各类汽车安全事故的

       安全,始终作为民众对于汽车行业最为根本的需求而备受重视。当前,业内人士正全力研发汽车安全技术,旨在增强常规驾驶过程中的行车安全性。汽车安全技术的着眼点常常集中于碰撞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节点,因而可划分为主动性安全技术和被动性安全技术两大类别。  

  主动性安全技术致力于降低甚至彻底消除各类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其中涵盖了诸多实用的应用系统,例如动力制动(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电子稳定程序ESP)、胎压监测系统(TPMS)、夜视探测技术、碰撞规避系统(停车辅助、盲点检测、车道偏离警告、驾驶员瞌睡预防)等等。此外,还包括了基于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影像)的各种应用。这些先进的应用能够协助驾驶员全面了解道路状况,并在必要时刻发挥预警作用,提醒驾驶员潜在的危险威胁。被动性安全技术则专注于减轻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人身伤害程度。汽车主动安全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5年,我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且未来三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15%的水平。

  车联网技术的核心使命之一便是提升驾驶的安全性。然而,在车联网时代,科技进步在为我们的驾驶生活提供更为坚实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也使得我们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挑战。例如,车内半导体数量的不断增长导致电磁干扰加剧,从而增加了安全风险;再者,汽车中的生命安全可能会落入远程操控网络的掌控之中。在2013年举行的黑客大会上,两位黑客详细演示了如何成功入侵丰田普锐斯和福特翼虎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诸如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车辆刹车失灵、猛打方向盘等一系列危险操作。

  这实在令人震惊!车联网的安全问题仍然无法回避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关键议题,因此,它成为了车联网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现阶段车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在于汽车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控制,但却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他的忧虑。

  如同车联网应用一样,车联网安全同样是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课题。若将车联网发展历程划分为车内网发展、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发展以及车车、车路协同发展三个阶段,那么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二阶段。车载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许多安全功能都是随着人们需求的逐步升级而产生的,其功能的完善仍需假以时日。王桓认为,这些安全技术的不成熟并不足以成为阻碍车联网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终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抵抗电磁干扰无疑是汽车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体现。在2013年举办的中国汽车电子国际论坛暨汽车半导体应用峰会上(以下简称峰会),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分会主任委员徐立曾明确指出:“鉴于车辆属于移动体,所处的电磁环境错综复杂、严峻恶劣,加之不同地区的车辆对电磁干扰的反应各异,因此,深入研究汽车的电磁兼容性(EMC)显得尤为重要。EMC作为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若处理不当,必将成为汽车安全的一块短板。”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